第51章 阳间地府(1/2)
元狩十一年四月,马车重新上路
褒可青打开装着自映山红脸上取下的胭脂盒,拿起毛笔往胭脂盒中沾染粉末,在一张较窄狭长的纸条上写下:“七星海棠之解药”,七子写完便停笔,将胭脂盒盖好放回医药箱内。
“这是给那姓宋的老头送去?”元狩帝见褒可青停笔收拾,出声问道。
用解药写了“解药”,南华山派拿到这张纸条后,将纸张上面的胭脂刮下来,细细研究,便可以制作出相应的解药。
“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门之间再遮掩、攀比,拒绝互通有无的话,只会导致自己及门派固步自封、毫无进步”,褒可青慢慢解释道,南华山派毫无保留地向自己展示了门派内的绝密,那自己就该有所回报,礼尚往来、理所应当。
“宋慈乃当世的名医,你可以唤他宋大夫”,褒可青郑重地说道,也不知元狩帝是抽什么风,似乎很不待见自己的师父宋慈。
元狩帝嘴角微瞥,宋慈平白高了自己一头,褒可青不往那个方向想,可不就是不知道么。
“稀奇,你会不知朕不待见他的理由”,元狩帝提醒道。
褒可青卷着纸张的手一顿,下一刻便恢复了自然,没有回答元狩帝,而是直接捏着卷纸撩开车帘,侧过脑袋对着身旁骑着马儿的陆炳说道:“陆炳,传唤南华山派的飞鸽,将这个消息传递给我师父”。
“喏”,陆炳低头伸手接过褒可青递过来的纸张,自怀中掏出一个极细小的木桶,拔开木塞子将纸张塞进木桶内,随即紧紧阖上塞子。只见陆炳将自己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弯曲靠近自己的嘴,再用嘴唇包裹住手指,向两个手指开口处吹气,三长两短之后,一只白鸽从远处飞来,直接落在了陆炳的肩头。
自上一次从南华山派左长老座下五弟子陶思端处得到了这只白鸽后,褒可青便交由一直在暗处保护自己的陆炳手中,由他训练并使用这只白鸽,专门用于褒可青与宋慈之间传递消息。
陆炳伸手抚摸了几下白鸽,将小木桶牢牢地绑在了白鸽的脚上,再从怀中取出一袋吃食倒入自己的掌中,由着白鸽在自己的掌心中啄食。
白鸽吃完掌心的食物后,低下脑袋蹭了蹭陆炳的手指,似乎很是依恋陆炳。
“去吧”,陆炳轻声说道,白鸽瞬间展翅向马车行进的反方向飞去,而马车则一日一夜不停歇地向朔州行进着。
翌日清晨,辰时一刻,朔州
一个少年人正扶着老妇人往朔州府衙步履艰难地走着。
“奶奶,慢点,反正到了那里排上队了,能领到的米粥内也没几粒米,咱们不着急”,少年名叫史文艳,是土生土长的朔州人,少年瘦弱的脸庞上没有一丝这个年龄该有的朝气和活力。
史文艳抬着无力的步伐往府衙不停地走,他从乡亲处得知朔州是整个西北灾情最严重的地方。
十天前在他以为即将要下九幽见自己亲生父母时,朔州府衙却突然开始开仓放粮,并于多地组织官府煮粥赈济百姓,规定一天三顿,每日辰时三刻开始,分三次施粥,每顿一人一碗,但需要人到现场领取,且当着官兵的面直接喝掉,不能省下来带回家或者帮家人领取。官府的举措虽然严苛无情,但好歹让史文艳活了下来。
“文艳,别这么说,官府已多年未开仓放粮,这次却破天荒地组织了那么多地方煮粥赈济百姓。如果不是这些米粮,俺们祖孙俩早已经饿死了”,老妇人伸手拍了拍史文艳的手背,有气无力地安慰道。
“知道了,奶奶,前面快到了,奶奶不着急”,史文艳也安抚着奶奶说道。
“俺不急,俺不急”,虽然嘴上说着不急,老妇人的步伐依旧不敢放缓一步,右手拄着拐杖,左手牢牢地抓着自己亲孙子的手。祖孙俩相依为命多年,谁也离不开谁。
拐了个弯,祖孙俩看着前方长长的队伍,心中毫无意外,有许多人就从未离开过这里,即使喝完了傍晚那顿,也只是找个府衙附近的角落里窝着,每日都靠着那三碗的薄粥支撑着身体内最后的那口气。
幸好正值春日,夜晚虽然有些凉意,但至少不会冻死人。
祖孙俩默默地站在队伍的最后方,等待着府衙大门开放。
朔州府衙门前百姓众多,一个个百姓身着破衣烂衫,也许是体力不支,又或许觉得没什么需要讨论的,数以万计的百姓却呈现了一副诡异安静的场面。
史文艳抬头默默地看着朔州府衙的大门,即使此处是朔州级别最高的官府机构,但凋敝的府墙、破败的大门,无不在说府衙的贫穷与无力。
史文艳不禁想起这些年流行在西北百姓中的话:“是那高坐太极殿的帝王太过残暴冷血,才让大夏西北连年干旱、水涝不断,裴氏皇朝气数已尽,他不应该再高坐龙椅上”。
这么多年了,史文艳听过太多同乡人在地里握着一捏便碎的黄土,大骂“贼老天”,后来看着依旧颗粒无收的田地,百姓们开始私下嘀咕着“暴君”、“昏君”的字眼。
史文艳听说过那元狩帝残暴不仁,他杀人之前总会用各种酷刑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但史文艳也只是私下偷偷骂过。那时的他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元狩帝早登极乐,然后换一个英明、仁爱的君主登基,这样自己就能吃饱饭了。
直至十天前,朔州一带的树皮草根皆被饥饿的百姓刨尽,走投无路的百姓自发地拿起锄头、木棒往朔州府衙而来。府衙门前的人越聚越多,他们已经到了绝境,他们要朔州州府给个交代,或者跟朔州府衙内的官员直接来个鱼死网破。
然而,那一日,紧闭的朔州府衙大门突然打开了,一桶桶的粟米粥自里而外地被搬了出来。
那个穿着多处补丁官服的朔州州府抬步迈出了府衙大门,看向百姓的眼神中有着同情怜悯,神情却异常严肃地说道:“你们想干什么?朝廷自有法度,一个个地都按队伍排好,不可滋事。本官现在宣布,于日前接到朝廷飞鸽传书,自今日起,朔州各地府衙每日均会开仓煮粥,赈济百姓,每日三顿,每顿一个时辰,不可代领、不可带回,你们可听清楚了?”
本群情激奋的百姓们瞬间不知所措地互相看了看,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木棒、锄头掉落在地上的声音,然后便是一个个身影跪倒在地,高声喊道:“知府英明,吾皇万岁”。
当时的史文艳避开了奶奶,跟随着人流过来,便在这人群的中间,听着朔州知府的言论,心也跟着澎拜了起来,似乎看到了生机,身子不可控制地随着大家一起跪地叩首,那时的史文艳真心觉得有救了,那高高在上的元狩帝终于低下了尊贵的眼眸,看了一看大夏西北艰难的百姓,就那一眼他便知道了百姓的疾苦,出手救百姓于危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