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虚壹而静”(2/2)
“嗯,自身是否拥有足够的道德品质和惠利万众的学识能力,这是需要自己去学习的成圣的基础条件,其中又包罗万象,不仅仅是世人对你的认同,还有你自己对于自己的认同,否则,便会是你现在所处的境地。”
“我的境地,与成圣有关吗?”徐福诧异问道。
荀夫子呵呵笑着说道:“你自己不曾发觉,你已经不知不觉走在成圣之路了,虽然你只是将将起步,但毋庸置疑,只是你现在走的很慢,究其原因,是因为你此前不够坚定的认同自己的‘道’,也不相信世人会认同你的‘道’,从而又使得你的‘道’与‘心’相互排斥。”
关于徐福的缺失,荀夫子方才言语总有保留,当下一改委婉言辞,一针见血。
徐福问:“那又该如何保持清醒,避免自己在成圣之路误入歧途呢?”
“‘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若使心不受外界蒙蔽,需要建立以自己核心的正确认知,你认为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呢?打个比方,我在此与你长篇大论,是我的认知,而非你的认知,真正的认知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别人认为如何是对错。我来问你,你和我有什么区别吗?”
“长相不同,寿命不同,见识不同,思维也不相同。”
”不错,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力大小不同,这与他所处的环境,见过的事物,接受的教育有关。一个农夫必然是精于耕种,一个君王必然是精于政治,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自然所思所想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认知各有优劣,人的认知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认识就在于‘人之治’和‘物之理’。”
“‘人之治’、‘物之理’又当如何?”
“首先依靠感觉器官来把握事物,是为‘天官意物’,而后你需要对感觉印象进行分析、辨析和验证,形成概念和判断,是为‘心有征知’,这仅仅是对认识的诠释,认知有是非对错,人的通病往往都是被局部的现象所蒙蔽,而看不清全面的正确的道理,正如你先前只看到天道恒一的表象。”
“那又如何建立正确的认知呢。”
荀夫子说到此处短暂停顿,看向徐福,似乎是希望徐福说出自己对于认知的观点。
徐福说道:“师父也曾说,不能只看表象,师父还曾对我说,我以为的,也许并不是我以为。”
鬼谷子当然不会如他一般喋喋不休,如何说简单,便如何说,荀夫子不由笑道:“同理,看问题时,不要拘泥于片面才是正确的,不仅要善于观察整体,也不可放过细微末节,心能‘虚壹而静’,如此便能‘解蔽’。”
“什么是虚壹而静?”
“你看这是何物?”荀子端起酒碗问徐福。
徐福不明所以,疑惑说道:“是酒碗。”
“不,是一只装满清酒的酒碗,它满了吗?”
“满了。”
“非也。”
荀子从地上抓起一撮泥土撒入碗中,又问:“满了吗?”
徐福见杯中酒并未溢出摇头说:“不知是否还能装得下其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