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七十三章 所谓军师(1/2)
王垕根本没用三天就抵达了小/平津,这得益于府兵所拥有的远超这个时代军队的纪律性,这种纪律是王垕用了大半年时间一点点灌输给府兵的,它大大的拉近了府兵和那些经年老兵之间的战力,更给了王垕敢于单独带兵的胆量。
当然,王垕不可能真的自己一个人带领府兵,还有小鸭夏侯楙和法正这一文一武帮忙,府兵中各级军官也不是吃白饭的,他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
不过王垕并没有带全部府兵离开孟津。由于之前的战斗伤亡很大,王延年和他的军医司马被留下了大半,他们将继续照看孟津关连日征战受伤的一千多名伤兵,只有一百名军医跟随王垕上路。
另外还有一百多名擅长土建的府兵被王垕留下,他们将为孟津关搭建两座新箭塔。新箭塔将使用竹子作为骨架,辅以浇筑水泥,将比普通的木质箭塔坚固数倍。在新箭塔外面,还将悬挂十几层竹席以减缓石弹的冲击。
抛去四百军医、一百府兵和之前守城战受伤的府兵,最终有2500人跟随王垕抵达了小/平津。
小/平津关在地形上和孟津关较为相似,同样背靠邙岭,面朝大河,是一处极其险要的关隘。
只稍事休息了不到半日,王垕便命令府兵同样在小/平津关左右两侧建立箭塔以增强防御能力。
其实小/平津这里的防御工事还算完备,之前也有一部驻军,共有800人,守将是校尉军职的秦琪。
不错,正是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个秦琪。
额...好像是被斩的。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秦琪颇有才干,看上去膀大腰圆的,武艺貌似也很不错,对偃师折冲府是不错的战力补充。
如此一来,小/平津便有了3300人的兵力。
王垕站立在小/平津城关之上,等待袁军的到来。
这一等就是三日。
直到三日后,连两座箭塔都建好了,袁军分出的五万兵马才出现在王垕视线中。这五万军队没有全部留在小/平津,而是又分出两万奔往河阳方向。
王垕以为袁军这就要攻城了,但等他们扎好营地又是过了两日。他心有不解,这波袁军的战力有些太拉跨了吧?还是法正为他讲解了其中奥秘。
“将军,敌军虽众,但观其旗帜都是南部匈奴之兵。南部匈奴降服汉室百年,虽骑兵众多,但精锐力量较少,大部兵马都只是奴兵,战力低下,从孟津绕路来到这里足足百余里,奴兵走上五六天已经是快的了。”
王垕这才恍然大悟,又问道:“那这些匈奴兵何时会来攻城?”
法正判断:“至少还要等上两天。南部匈奴一直居住在并州,因连年天灾和鲜卑的崛起才南下至河内,依附于袁绍,想要在河内生存就要听命袁绍。但于罗夫和刘/豹也不是傻子,定不会全力攻城。”
听到刘/豹之名,王垕心头一动,又问:“南部匈奴族内老幼是不是也在河内?”
法正点头:“这是自然,就是不知在敌军后方哪座城池了。”
话说曹操数月前收到蔡琰的来信大惊,连忙派遣使者去南部匈奴交涉,准备赎回蔡琰。却不曾想一连派了三波使者都没有谈拢价格。
刘/豹这厮见曹操和自己老婆是老朋友,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竟是狮子大开口,称没有万金或者粮食十万石就不会放蔡琰返回司隶。
司隶朝廷财政困难的让曹操都快重新设立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了,哪还有万金用来赎人,至于粮食更是不可能。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还是匈奴此时的阵营和历史上不同。历史上曹操向刘/豹赎回蔡琰时袁氏已被灭,南部匈奴是依附于曹操的。现在南部匈奴和袁绍站在一边,自然是怎么恶心怎么来了。
王垕听到这个消息时犹豫了半天还是告诉了刘竟。
刘竟也不哭不闹,但大着肚子想要返回河内去寻蔡琰,张王氏、赵氏好言相劝都没有办法。
最后王垕无奈只得给曹操出了一个主意。想当初蔡邕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他的女儿被掳到匈奴怎么说也是一件打了中原士族脸的事,可以请求司隶各士族出钱众筹来赎回蔡琰。
曹操走南闯北多年却也没见过集资,对此事将信将疑。但在袁绍向曹操宣战前,这个众筹项目便收集了将近七千金,如果袁绍不来进攻司隶,说不定现在已经凑够钱了。
无论是曹操还是荀彧都没想到在赎人这件事上司隶各士族能这么配合,甚至因为这件事一些士族的反曹行为都收敛了很多。
这就属于意外收获了。
又过了两日,南部匈奴终于将刚收敛的船只放下河准备渡河来攻城。
王垕一时振奋。但当敌军真的攻上来,他又有些泄气,敌军的攻势太弱了,可能连孟津那边袁军攻城强度的一半都不到。
反倒是法正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样。
王垕不禁询问法正:“孝直,你是不是早就想到会是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