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冯紫英(1/2)
教坊司里间小院内。
贾蕴随着薛蟠来到此处,一推开大门,只瞧见三个穿着绸衫的年轻人坐在酒屋里,饮酒、笑谈。
酒屋的四角都烧着熊熊的炭盆,驱散冬日的寒冷。
“潘哥儿,怎么来的这般晚,莫非自个高乐去了?....”其中一个英武的青年开口打趣道。
薛蟠摆了摆手,顽笑道:“去去去,我这般没义气的?”
说着便豪气地朝着大伙介绍道:“这便是面过圣的贾蕴,今儿个我可带过来了,让你们见识见识。”
贾蕴也不是不识礼数之人,好歹念过几年书,朝众人作揖道:“在下贾蕴,各位兄台有礼了。”
众人也纷纷回礼,互相介绍。
打趣薛蟠的英武男子名为冯紫英,他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剩下的也不是普通人,左边的一名二十多岁,面皮白净,仪表堂堂,是王子腾之子王康。
右边那个,年岁轻点,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玉面朱唇,相貌不俗,乃是史家史思。
一一见过,便招呼贾蕴落座。
刚一落座,冯紫英便笑说道:“早听闻贾将军之名,今日一见,果真是英武不凡。”
古人客套话之一,先是奉承一番再说,什么早听闻贾蕴的名头,纯属胡扯,他以前可没名声。
贾蕴开口笑道:“什么将军,也就是个小千总,上不得台面,连圣上都言我粗鄙,免了我的官,让我去国子监念书哩。”
“哎...此话言重了,圣上既然让贾兄去国子监,想必是另有重用,贾兄不可妄自菲薄。”
贾蕴不置可否,崇明帝让自己国子监,无疑是一番好意,让贾蕴有个正途出身,不至于被别人视为粗鄙人家.....
开国武勋子弟早早便转型,走科举之路,“太平盛世”,也没那么多仗打,依靠军功终归不是正途。
例如贾家,贾府的祖宗宁、荣二公是当年从龙有功,挣下了这一门两国公的泼天富贵家业,所以贾府属于武荫世家,但是祖宗的爵位是“降级世袭的”,荣国府袭到贾赦已经只算是一个一等将军,宁国府袭到贾珍不过是个三等将军。
宁荣二公的祖荫眼看要被子孙们消耗完了,如果贾府的人不能为朝廷继续效力,只能依靠祖上的余荫混日子,那么就会白白占用朝廷的资源,如同朝廷米虫,又像枯枝烂叶,早晚要被皇帝修剪清理掉,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贾府想要家族的荣耀富贵长久延绵,只能由武转文,让子孙读书考科举,继续为朝廷做贡献才可以。
但是贾府的老少爷们实在都不怎么争气,三四辈子,近百年时间,嫡系庶支那么多子孙,只有贾敬、贾政两人是进士。
贾敬最是搞笑的,他半路出家修仙去了,连官都没做过,白白浪费了一个功名。
贾政原欲以科甲出身的,其父贾代善去世,皇上体恤先臣,额外赐贾政主事的头衔,属于二、三甲的进士,但终归不是正经科甲出身,又不得重用。
而贾珠十四岁进学,有望成为振兴贾府的继承人,奈何早逝。
仔细算起来,贾珠之后,贾府再无人能读书举业,力挽狂澜。
大乾朝虽是马上得天下,可治理天下仍是需文臣,自开国以后,武将地位已然是下降不少,时至今日,及至今朝,朝廷以文驭武是心照不宣的规矩。
贾蕴晓得其中道理,若是多言,免不得让别人误以为自个卖弄,摆了摆手,打岔道:“我就是个武将,不懂什么大道理,忠于王事便是,咱们今日来此,只谈风月,不谈其他。”
薛蟠接着话头对着冯紫英等人笑道:“紫英,人我可是带来了,你这诺言也该兑现了。”
冯紫英闻言摇了摇头,道:“原就是顽笑话,别说你带来了,便是没来,我也早就准备好了。”
薛蟠闻言眉飞色舞,一脸兴奋样。
冯紫英见贾蕴一脸疑惑的样子,便解释道:“今儿个有幸,请了教坊司有名的芷香姑娘一叙,原本便也是请薛兄一块来见识见识,刚巧听闻了贾兄的事,便与薛兄打赌请贾兄见上一见。”
贾蕴闻言抬头看了看薛蟠,还以为这家伙是为了所谓的脸面,原来是另有目的.....
薛蟠看见贾蕴嫌弃的表情,悻悻道:“蕴哥儿,你放心,韩妈妈的事包在我身上,绝不让你吃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