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心理斗争(1/2)
两个小时后,杜桑德坐在办公室里,吃完了作为宵夜的三明治。
由于接下来要进行的情报分析高度机密,杜桑德甚至不敢将两份得出的结果放在蒸汽马车里直接带回家再进行比对。
伯恩先生的办公室大概是整个纹章管理处里最适合进行这项工作的地方。在塔玛拉女士关上了房门之后,杜桑德将两份文件放在一起,开始了对比工作。
帝国和同盟的战争当然不会是一直都维持在同一个规模。在数百年的战争当中,战争的烈度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变化。
战争的烈度, 是一个难以直接量化的比较维度。而杜桑德和情报分析处的工作人员独创了一套评价标准。以帝国方面主动发起的进攻为主干、以己方的新增征兵人数、伤亡人数为参考维度、辅以帝国方面发动进攻的距离和意图,通过对不同数据赋权,完成了战争烈度计算。
当然,这样的数据并不怎么精确,但作为参考是足够了。
而另一方面,帝国的经济情况则是主要根据财政收入, 当年安排的战争公债发行量, 当年财政盈余,以及24颗殖民星平均煤炭价格进行推算的。虽然没有殖民地的具体人口数据,但是奥林却有比较完善的出生和死亡记录等户籍制度。凭借这个数据,杜桑德至少能够判断出奥林的人口变化。
至于GDP和CPI之类杜桑德上辈子在新闻里已经听到耳朵起茧了的数据……当然也是没有的。
但作为验证猜想的参照数据,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快速取了几个数值进行对比后,杜桑德干脆直接把两张画了数据的折线图叠在一起,然后对着光看了起来。
几分钟后,他放下了自己手里的数据,然后开始搓脸。
这他娘的……太离谱了。
·
·
·
帝国的财政收入每年都有波动,毕竟殖民地能够提供的收入,以及帝国能够适合进入军队服役的新兵数量是有限的。
而每次在帝国收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之后,煤炭的价格也会跟着出现上涨。而在这个时候,帝国就会马上扩大征兵规模,然后迅速策动正面战场发动攻势。
如果以年作为统计单位就可以发现,帝国每一次大规模进攻几乎都发生在收入出现明显好转之后。但如果以月为统计单位就能发现,明显收入上升后第二个月,帝国就会开始加大征兵数量和武器采购量。并且在三个月内发动大规模进攻。
换句话说, 每当帝国出现财政收入上升、能源价格上涨时候, 大量的帝国公民就会转为军人,然后被驱赶到战场上死去。
虽然战争烈度上也有几个高峰和帝国经济情况对不上号,但是杜桑德也能猜得到——这些时候的战争烈度变化,大概是因为同盟方面发动了攻击导致的。
他放下手里的情报,然后揉起了自己的脑袋。
说实话,自从自己穿越过来得知自己家居然是贵族之后,杜桑德就对帝国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估计。一个拥有贵族的国家,那当然不太可能把民众当回事儿。
但……总不至于这样吧?总不至于专门发动战争,然后把自己的民众扔进绞肉机里吧?
他觉得自己的头很疼,身上很冷,就像是发了一场高烧似的。
更可怕的是,同盟方面和帝国的“默契”。
帝国这样的进攻模式对于同盟来说当然不会是什么难以判断的秘密。双方互相渗透了这么多年,如果连杜桑德都能看得出来帝国的进攻模式和经济情况有关,那同盟的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出来。
而同盟方面完全没有借着预判帝国进攻的势头进行拉扯,也没有在帝国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乘胜追击。再考虑到埃斯科瓦尔所说的“帝国有彻底消灭同盟的手段”,而且是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
那么,能够解释帝国和同盟持续数百年战争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
帝国和同盟并不只是单纯的敌对关系,帝国利用和同盟的战争,正在向外输出内部矛盾——甚至可能是在利用同盟的军人,在替帝国处理青壮年公民。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同盟会和帝国达成默契?
杜桑德的脑子里全是问号,他不是想不明白其中关节, 只是不明白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是,帝国需要一个敌人才能保证内部的高度团结。这个敌人必须和帝国没有任何媾和妥协的可能性——双方必须从头到尾都是死敌。而这个死敌又不能真正威胁到帝国生存,至少不能威胁到皇室。
而帝国财政收入出现上升趋势,意味着税款收入增多,意味着除了帝国以外,大量的工厂主和贵族们的财富都会上升。通过强行摊派的战争公债收缴他们手里的资产,能够避免他们继续扩张势力,成为皇室无法处理的政治威胁。
利用同盟清除青壮年,则能够减少失业青年,并且减少工厂的工人数量和规模。同时减少了来自贫民和工厂主们对皇室的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