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回家(2/2)
“好一副精铁马铠。我要了!”店家头重脚轻,脚步漂浮的将几位扫把星送出门外,回到店里瘫坐在椅子上,这下可是亏了血本了。
这幅马甲乃是这个店家的老爹生前从大同边军武库里淘来的上等货色,至少是万历皇帝以前的古董了。一直放在店里,他还想卖个好价钱。没想到就这样被拿走了,这副甲少说也值八十两啊,还搭上两匹上好的战马,这不等于没赚钱吗,该死的扫把星,一个小娃娃心思怎么就这么坏,店家真是欲哭无泪。
三人快马加鞭往太平府疾驰,刘毅骑着披了黑色马铠的飞龙驹,在官道上飞驰,飞龙驹速度奇快,刘金和陶宗二人很快就被甩在后面。刘毅胸中豪情顿生策马喊道:“大明我来了!”
过了几个时辰,他们终于到达了太平府,芜湖县。太平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府治当涂县,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五代南唐保大末置新和州,寻改雄远军,宋改曰平南军,升为太平州。元至正十五年(1355)四月丁巳,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
太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太平府下辖三个县:当涂县(府治)、芜湖县、繁昌县。清代,苏皖分省后,太平府与安徽省的宁国府、池州府及江苏省江宁府相邻,与安徽省庐州府及和州直隶州隔长江相望。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太平府。故治即今。
芜湖县就是今日的芜湖市,今日的芜湖号称长江巨埠,皖之中坚,鱼米之乡。是四大米市之一。在明清时期的芜湖也是长江下游一个重要的港口,不仅是徽商的聚集地,也是明末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尤其是万历早期阮弼在芜湖大力发展纺织业,倭寇入侵的时候阮弼还组织乡勇打败了倭寇。所以芜湖地区的人民民风也比较彪悍。
三人缓缓来到芜湖城墙东南角的金马门,刘金说道:“以前没有这座门啊,恐怕是新建的吧。咱们就从这里入城吧。”
刘毅自出生时母亲亡故之后,便被父亲带着在军中生活,对于芜湖已经没有印象了。其实芜湖在万历皇帝以前是没有城墙的,芜湖的城墙建于宋朝,宋朝灭亡的时候蒙古大军铲平了城墙,所以后来就没再重建。结果嘉靖年间沿海倭乱,一股几十人的倭寇竟然趁着芜湖没有城墙的机会,冲进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之后芜湖城墙重建的事情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直到万历九年才在原来宋城的基础上恢复了芜湖的城墙,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扩建。
因为芜湖当地士绅财力雄厚,所以新的芜湖城墙比起应天府都是不落下风。芜湖城东西南北各筑起4座双层独楼城门,其中东宣春门,西弼赋门,南长虹门,北来凤门。另筑起3座便门,其中朝南的有上水门和下水门,东南角的为迎秀门。此外还筑起月城即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东跨能仁寺”。时人盛赞芜湖城:“负山为郛,面江为堑,树屏翰拥金汤,不劳而功多,不费而惠广,勿亟而事速成,殆亦百城之冠也。万历四十六年,为开拓芜湖文庙和儒学风气,地方官府又在芜湖东南角新筑金马门,至此芜湖共有八座城门。
三人从金马门入城,刘毅将马铠卸下装在行李中,省的在城门通关的时候碰到不必要的麻烦,不过刘毅身上有杨镐给的通关文书,可以证明他千户之子的身份,所以一路畅通很快就进了芜湖县城。
刚在城外还不觉得进了城才发现县城的繁华,不愧是发达的工商业城市,更是长江沿岸四大米市之首商旅云集,舟车辐辏。春日的阳光普洒在满眼的黑瓦白墙之间,徽派建筑的气息扑面而来,高高的马头墙,一排排的镂空窗户,朱红色的大门,院落的围墙边雕刻着精美的山水,花卉,任务等图案。街道两旁是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川流不息的行人和络绎不绝的车马,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一种淡淡的从容。
茶楼,酒楼,当铺,作坊,青楼,米店,纺织店,小食铺子鳞次栉比。街道空旷的地方还有支着桌子卖大碗茶的,打着地铺买小饰品的,推着小车卖糖人的,一群群的孩子欢笑着穿梭在街角。一派的恬静祥和,刘毅都有点懵了,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芜湖的繁华和北地的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金在芜湖待过一段时间还好一点,陶宗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这恐怕比成都府还要繁华吧。”他叹道。怪不得人人都说江南好,别的不说就看这江南的女子,很多走在街上的年轻女子都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看的陶宗这种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眼睛都直了。
刘金拍下他的头道:“臭小子,看什么看,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还不快跟少爷先回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