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离京(第一卷 完)(1/2)
岁时流转,冬尾尽去,春意渐浓。转眼间,已入暮春四月,北京城的天气逐渐摆脱了寒凉,复苏暖洋洋一片温和的天地。这几日又下起了春雨,更是雨中红绽桃千树,风外青摇柳万条。人们换下了厚重的外袄,穿上了轻薄的衣衫。
本该是踏春的好时节,只是这城中的气氛,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劲来。一连持续了大半个月的封城仍然未能解除,城中搜捕人员日日来往,可却毫无成效。顺天府合宛平、大兴两县在城中贴出告示,悬赏缉拿鞑靼通缉犯。这些日子府衙、县衙倒是多了不少举报的人,但没有一个是拿得准的。
九指王残党在城中彻底销声匿迹,逃跑的老洛、竹妍也依然没有消息。胡记脂粉铺的胡福来与东子被关押在北镇抚司,已经经过了罗洵与郭大友的审讯,但他们也并不知道老洛会躲藏于何处,他们说了几个藏身点,但老洛应当知道北司的审讯能力,知道这些藏身点迟早都会暴露出来,果不其然,郭大友带着周进同一一搜过,没有任何收获。
不过好消息是,此二人在郭大友的审讯手段下,虽然硬是扛了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没能扛住,吐露出了一部分关于老洛和竹妍的情报。胡福来与东子实际上是相依为命的叔侄关系,本是走西域贩香料的商人,但是很不幸的是遭遇北元洗劫,全家尽灭,就剩下这叔侄俩逃了出来。一路逃难至北京城外时,被老洛搭讪,随即入伙。老洛的意思是要他们帮忙在京中抓一个人,抓到这个人,不仅可以掌握毁灭北元的关键情报,还能拥有下半辈子都享不尽的财富。
那是去年年中的事,他们入了京城后,不知老洛怎么运作的,很快盘下了兵马司胡同的一家香料铺子,这叔侄俩于是就在京中留了下来,操起老本行,开始贩卖胭脂水粉和香料。
对于竹妍他们所知有限,但老洛认识她的时间比认识叔侄俩要长,与竹妍也更为熟悉。竹妍似乎很早就被打入粉子胡同的青楼之中成为老洛的京中内应了。竹妍喊老洛叫做“三伯”,若是不出意外,可能是老洛旧相识的女儿。这个姑娘使得一手神乎其技的针法,随身携带着数根软银针,若是不能躲过她那防不胜防的针刺,便会瞬间两眼一抹黑晕厥过去。据说这些年就是靠着这一手针法,所有点她的嫖客都无知无绝地睡了过去,醒来后也不记得自己昨夜做了什么,便只能付了钱走人。
至于依附于方铭的计划,也都是老洛一手策划,他们都是听老洛的安排。对于老洛的来历,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个来自辽东的退伍老兵,跟了一个有些想法的主子,一直在帮主子做事。
罗洵与郭大友获得的最关键的一个情报就是老洛手底下其实还有一个人。据说是个蒙古人,也不知是鞑靼还是瓦剌,但老洛是从辽东来的,估计可能是东边的瓦剌部落里的蒙古人。这个人平时不与他们汇合,连面都未曾会过,只有老洛知晓他的长相。他一直被老洛安排在九指王身边,就潜藏在校场口附近。
郭大友得知这个消息时,第一时间确认此人就是与孟旷半夜在净乐堂交手的蒙面人。就是他夜里一直在盯着灵济堂,见孟旷等人出门,便一路尾随跟到了净乐堂。郭大友后来去查了被逮捕的那些蒙古鞑子,这些人都来自西边的鞑靼部落,佩戴着自己部落的象征物,身上也有部落图腾刺青。这个老洛安插在九指王身边的蒙古人眼线应当并不在他们之中。也许他现在已然脱离了九指王与老洛汇合了,也许他仍然潜伏在九指王身边,这个人或许很能说明老洛的来历,以及他背后的那个所谓的“主子”是何人。
不论如何,胡福来与东子暂时是不能放走了,他们是老洛已经放弃的人,也不能成为诱饵钓出老洛,但还不能确认他们已经知无不言。故罗洵专门打点了一下,将他们关入了诏狱中的特殊牢房内,二人共一间,待到需要时,或许会将他们放出来。
罗洵和郭大友这段时间也随锦衣卫大部队加入了全城缉捕,留京的锦衣卫,除却保卫皇城的部曲之外,几乎全部出动了。
孟旷或许成为了这次全城大索例外中的例外,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赵家一待就是大半个月的时间。肩伤都已好全无碍,她每日在家中却愈发焦躁难安,只能挥舞螣刀熬炼筋骨,每时每刻将自己维持在最佳的战备状态。孟暧、穗儿与白玉吟倒是在这段时间里获得了难得的安宁休憩,她们在这段时间里关系愈发融洽。白玉吟也将她的身世细细与众人道来,补充了不少郭大友所不知的细节,但与郭大友所言并无出入。众人闻后唏嘘不已,如今她也没了归处,唯有与孟旷等人齐心合力,寻到孟二哥。
令人喜悦的是,在杜氏与表哥赵子央的不懈努力下,舅舅对待白玉吟和穗儿的态度缓和了许多。但他仍然不能接受穗儿和白玉吟成为自家人,只是看在外界如今的搜捕压力之下,为了保全家里人他愿意一时容忍她们在家中。他要求孟旷将她们送去外地安顿,然后与她们脱离关系。这层意思是赵子央代为转达的,孟旷显然绝不可能同意。赵子央的建议是,若可能的话,她们出了京城就再也不要回京了,就在外地安顿,不要再卷入任何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了。关于这一点,他们想到了一块儿去。
只是令人焦虑的是,郭大友与孟旷出京前往杭州的堪合被指挥使骆思恭暂时扣发了,骆思恭的意思是要他们等风头过去了再出城,这个节骨眼上不要离京。京城封锁一直没有解除,所有出入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排查才能通过城门。每日,排队进出城门的人都成了长龙,京中百姓怨声载道,可这次封城却似乎永无尽头。
其间,詹宇也曾来赵家几回,匆匆与孟旷孟暧等人见面。他已经十分疲惫,支撑不住。好在兵马司眼下已经拨了更多的人手替换他值守巡逻。他眼底乌青,压力十分巨大,他说他总觉得就差一点就能找到那些家伙,可他就是不明白差在了哪里。
孟旷建议他去找郭大友问一问,也许郭大友能为他解惑。詹宇听取了建议匆匆离去,他还尚不知晓孟旷等人不日即将离京。
又过许多日,至四月十三,匆匆赶来赵家的郭大友带来了好消息,堪合已下,两日后的十五便是出城日。他要孟旷等人立刻收拾行装,准备离京。堪合下得十分突然,郭大友知晓孟旷会问原因,不等她询问就解释道:
“宁夏战事急剧恶化,哱拜乱党已经连克多座城池,来势汹汹。圣上已采纳御史梅国桢举荐,命李如松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统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围剿叛乱,十五自京点兵出征。届时队伍会从德胜门出,德胜门封锁会一时解除。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跟着李如松的队伍出城。”
机会转瞬即逝,孟旷等人当机立断开始准备行装。此次出京,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早几天时,孟旷就与孟暧讨论过灵济堂的处置问题,她们都明白灵济堂已经开不下去了,但就这么关闭也怪可惜的,不若转给清虚打理,总归这处房产也已经是孟家的了,闲置着也是闲置着。
可不曾想,清虚并不愿承接灵济堂,他说当年师尊罗道长和他只是帮孟家把家业立起来,如今孟家要离京,这家业他不可能承接,他本是出家人,一身清净。他就做个看门人,帮孟家洒扫院子,也留守京中等待师尊归来。
没有太多的时间伤春悲秋,孟氏姐妹的离去已成定局,哪怕舅舅也阻止不了。也许是预感到自己的两个外甥女有可能将一去不复还,舅舅终于忍不住与她们见了面,含泪告别。舅娘哭成了泪人,孟家姐妹安抚多时才平静下来。赵子央却似乎很是欣慰,还说往后若是他辞官,便带着爹娘离京去投奔孟旷。孟旷感受到了表哥厌倦官场的情绪,二人于是定下了约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