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儒家妥协(2/2)
眼看着他们要拍板决定这事了,素来谨慎的王绾不得不出声“陛下不可!”
淳于越吹胡子瞪眼,王绾不看他,只怕陛下又一次头铁,准备一口气搞定天下人,打好腹稿后,连忙开口“陛下,黔首依赖人力,一亩地需两人并耕,二牛便需三人,可黔首并非人人有牛,有的人家便要人代牛耕,如此家中自然是人越多越好,半大小子也得下地,小女郎也得做农活,更小的孩子,还能去山里摘野菜。陛下若让他们都去了学宫念书,谁替家中做活?”
淳于越道“徭徒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时节都能回家二十天帮忙,学子也可以在农忙时回家,一边种地,一边背书。”
王绾翻了个白眼,“你怎么不下地试试呢?”
淳于越翻了个更大的白眼,“我知道这事辛苦,但他们不念书去做官,以后一辈子就只能在地里。”
王绾提高声音“现在就是他们坚持不到做官的时候,马上要绝户了!”
淳于越声音更大“陛下既然决定了开学宫,收黔首,肯定已经准备消减赋税了,那就免了各家里去念学孩子的算赋和口赋……”
治粟内史拍案而起。
所有人看过去。
他又默默跪出来,“陛下,臣失礼了。”
始皇帝今天非常好说话“无妨,卿可是有何高见?”
治粟内史先向着始皇帝拱手作揖,谦虚“高见愧不敢当,只是事关臣的本职……”
他看向淳于越,神情蓦忽冷漠“淳于仆射,陛下出兵征百越,你不会不知道吧?”
淳于越当然知道,前年始皇帝就在调兵了,“调集二十万大军,动静如此大,吾自然知晓。”
“你还知道是要调二十万大军!”治粟内史差点又想拍桌子了——他是负责管钱的,“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你知道要花多少口粮吗?一人一月要食粟三石三斗三升,来,你算算,一年要多少!”
说到最后,治粟内史想要咆哮了。
淳于越“这……”
治粟内史红着眼睛看向始皇帝,哭诉“陛下,国库真的没钱了,臣想要钱——”
……其实还是有不少的,治粟内史只是能省则省而已。
始皇帝罕见的有些心虚。
他为什么知道国库还有钱呢,因为他算过了,那些钱在二十万大军拉起来后,正好还可以再拉三十万大军,接力打百越,这事他谁也没说,谁也不知道——哦不对,神女还有被神女告知的徐福知道。
总之,治粟内史肯定不能知道,不然恐怕要死给他看了——等到二十万大军出发后,如箭在弦,他再提出来拨三十万大军前去相助,到时候不行也得行。
始皇帝道“算赋和口赋不能少。”他似是不容置疑,“人也不能少,这学宫朕一定要办!”
左右丞相,御史大夫,治粟内史,乃至想要办学的淳于越,都连忙呼道“陛下三思啊!”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
“这会出事的!”
“它会引起民变啊!”
始皇帝面色不愉“怎么,这是在逼朕妥协?”
王绾想到了什么,连忙道“陛下,不若一步一步来!”
始皇帝沉沉看着他,却没有说话。
这就是允他继续说下去了。
王绾“陛下,故黔首暂时不能动,不如先征召新黔首来学宫,也正可试一试学宫博士的教学有无效用。”
王绾口中的新黔首,就是六国贵族之后。
始皇帝依然不言不语,看他表情却似乎有些松动了。
王绾心里一喜——陛下这回居然愿意退一步了?连忙加大力度“陛下,学宫在咸阳,故黔首平日来,农时归,路上无人监督,定会偷懒,一来一回浪费时间,不若先让他们在家务农。而新黔首家中颇有余财,不必担心需要做活养活自己,有些人还不事生产,无所事事,正可让学宫教化他们。”
甚少开口的右相隗状此刻亦出声附和“若连新黔首这般顽固,对我大秦并未收心的人,都可教化,待来日故黔首前来学宫,岂不是很快便能教好他们?”
始皇帝沉思片刻,仍有不悦,却听进去了,“那就如此办吧。”
“治粟内史负责翻查新黔首户籍,务必一个也不许少。”
“臣遵旨!”
“学宫起后,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有荒废学业者,依荒废农业罪处理。有博士私夹反动话语教与学子,或与政令背道而驰的教学,博士按叛国罪处理。”
“唯!”
“右相,左相,你们负责起学宫一事,将相关事宜书写一奏,明日早朝呈上。”
“唯!”
出门后,王绾心里忍不住感慨陛下比当年好说话多了。
当年,他上奏行郡国并行制,然而陛下不愿意慢慢来,就要用李斯提出的郡县制,没想到这次陛下居然愿意退让了。
王绾万分感动,抬起手掖了掖眼角的泪水。
其他人都被安排了事,只有淳于越没有。
不仅没有,他出了宫门之后就立刻被送回去,继续为期六个月的禁足。
下车时,驾车的人幽幽地说“淳于仆射,秦宫里的博士,可不止你儒家。如今你被禁足,六个月后再出来,学子们早盖上了别家的印记,你们儒家的学说恐怕……啧啧。”
淳于越顿住脚步。
儒家要发展,必须要有很多人来学儒学,才能使儒家学说声名远扬,如今诸多旧贵族子嗣来学习,正是让儒家壮大的时候。
但他被禁足了,而且按照陛下让这个人来说的情况看,陛下恐怕不打算让另外一位儒家博士去讲学。
半年时间这么长,足够其他家把名声打出去了,将儒家打压得暗淡无光。
想明白后,淳于越悚然一惊,随后苦笑“那又如何,陛下难道还能解除我的禁令?”
驾车的人笑了笑,“淳于仆射回去后,好好想想陛下说过的话吧。”
淳于越从袖子里拿了一枚金豆子,送给驾车人,感谢了他之后,车辆驶入夜色不见了。
淳于越慢慢踱步回房,想着这话的意思,拿了竹简与毛笔,将之前始皇帝的话抄录了一遍,随后,死死盯着“或与政令背道而驰的教学”这几字。
陛下这是在警告——要继续和他对着来,还是为了儒家妥协。
儒家……
夜色慢慢变成了乍现的天光,窗纸上湿了一层水雾,淳于越跪坐了一夜,蹒跚地站起,一声叹后,好似老了十岁。
他从柜上拿下来七八卷尚未奏上去的奏章,第一卷上竹简隐约能见“分封”二字。
火盆升起,竹简扔进去,火舌灼烧得很热,拥挤在一起的竹片噼里啪啦的响。
淳于越坐回几案前,开始写新的奏章。
一卷——
向始皇帝妥协,致歉的新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