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户的粮食(一)(2/2)
聪明人,不会叫嚣着赤膊上阵,背后给秦人使点绊子,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大人,我看大梁是没救了。”
县尉有些犹豫,怔怔的望着青铜灯中,不多的灯油已经见底,灯芯草上的火光渐渐变得有些黯淡。
“我等现在玩弄这些小手段,阻挡不了秦军的堂堂之阵。即便秦人没有在启封筹集到粮食,不过也是从关中运粮而已。”
“关中自从修建了郑国渠后,从此成为天府之国,年年丰收,秦人东征西讨,才有足够的粮食。”
启封乃是大梁的商人周转之地,消息灵通。从关中回来的商人,带回来了不少秦国的见闻。
“哼,说起郑国渠,真不知道韩王安是怎么想的,竟然想出派人给秦国修水利的馊主意。”
启封县令神情有些落寞,他玩弄的这些小手段,对秦国攻伐山东六国,没有丝毫影响,只不过是隔靴搔痒。
秦国咸阳的君臣坐镇,合作无间,调度有方。年轻的秦王,亲政之后,短短不到十年,连灭三国,这是战国七雄并立以来,从没有过的丰功伟绩。
赵武灵王攻灭中山,前前后后夹起来,可是差不多用了二十年。
曾经的中原霸主魏国,即将成为倒在秦军战车下的第四个国家。
“大人,那秦国将军带人出了驿馆,前往白府去了。”
这时候,县府的功曹,急匆匆的奔了进来。
启封县令猛地睁开了眼睛:“蒙恬去白府,难不成还想找人借粮?”
······
启封南边的一处不起眼的府邸,门前摆放着两件陈旧的石像,大门上的朱漆,有些脱落。
火光映射之下,这处府邸,怎么瞧都不像巨富之家的样子。
门楣之上,空空如也,没有笔力虬劲的书法牌匾。
要知道,中国人重视门楣的传统,可以绵延到了两千多年后。
“这就是白府?”蒙恬皱着眉头问道。
“不错,这确实是白府。”
蒙豹心里有些打鼓,不过他亲自问过城内的黔首,应该不会错的。
只是到了白府跟前,才发觉不那么容易辨认。蒙豹走了不少地方,稍显富贵的府邸,哪个不会光鲜的在门楣上挂上牌匾。
“那先去敲门吧,递上我的拜帖,态度和气一点。”
“诺。”
蒙豹接过蒙恬手里的一片杨木板制成的竹简,借着火光,细细打量一番,确定没有认错道路,才放心的上前。
“秦人来敲门啦!”
大门后面,一处微不可察的小孔处,一位干瘦的隶臣,见秦人上前,连忙退后,一溜烟的向宅邸深处跑去。
“主人,秦人带兵前来,不过,领兵的将领着人拿了拜帖前来敲门。”
“那么,秦人不是来找我白家的麻烦了?”
正堂的主位上,白昳的眼里,透着一股精光。挥了挥手,他召集起来的门客们,连忙收好手里的青铜剑,退入到了屏风之后。
赵国灭亡后,赵地的卓氏、郭氏等富贵之家,迁往了蜀地。
巴蜀之地,在白昳眼里,那可是蛮夷之地。
秦军兵围大梁之前,白昳见势不妙,悄悄躲到了白家的启封据点。没有想到,秦人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