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炸开了锅(2/2)
院长感觉自己知道了些什么,原来如此。
假大空得到大佬背书,顿时信心百倍,道:“主角儿还没上场,咱等着吧啊,不会让您失望的。”
他和学院书记心有灵犀,“对,现在的学生是很会玩的。”
那院长如同被排斥出去的弱势原配,看着这一幕只能苦苦道,“是啊,真的是这样。”
……
白珂也见得着演出效果,一亮相,砸的差不多了,放在国家剧院的演出中,他今天可以遗臭万年,但这里并非国家剧院,而台下除了少数行内人,更多的,也只是有着完全不同理念的新一代年轻人。
所以他脸色依旧不错:年轻人们还在看,虽然嘻嘻哈哈,却看了进去。换了国家剧院的版本,少数行内人将被讨好,而年轻人们将哈哈大笑,频繁“跳戏”。
这并非没有先例。最经典的京城人艺,曾经给大学生免费出演过《雷雨》,寄望普及话剧艺术,结果是台下的年轻人们笑了足足三个小时,甚至每每到那些让业内人哭悸感染的关键情节,全部都成了台下的包袱笑料。
《雷雨》的戏已经很久没上新闻,但《雷雨》的戏砸了立马上头版新闻。
《雷雨》是这样一部戏,经典之至,行内高山仰止,以至于不敢动剧本一丝一毫,京城人艺数十年一板一眼,每个版本的道具,布景,服装,调度,以及各种Cue点,都惊人地一致。行外则剧如其名,惊天巨“雷”,毫不客气的说,年轻人欣赏起来极有困难。
原本三个小时的剧情中,容纳了五条以上的线索,八十年前,观众满满看来都是“反抗封建礼教”,今天却变成了“母子偷*情”,“兄妹骨科”,“全程高能”,“狗血虐恋”“可怜周朴园”……
根本原因并非是演员演得太烂,虽然的确很烂,但观众无法接受八十年前的那些设定了,它们真的落伍了。
白珂根本只留了一个,爱情,他也不会演“父亲”,他也不够了解“封建大家长”,“阶级和资本的对立”,他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除了一张让人产生荷尔蒙的脸,作为演员,他别无所有,作为导演,他发挥长处。
到这儿,李若白和“四凤”两个对完了戏,“周冲”,“周萍”俩儿子先后上了场,终于轮到了白珂。
李若白在场内等着他。
他径直入了场,背微微佝偻,目光冷峭,眸子闪闪地放光彩,不断旋着大拇指上的玉扳指,虽然压低了声线,又披上了美髯,然而一开口,“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
识得他声线的专业人士立马明白了:是那个小生,似乎……挺俊俏。
那个作“战前动员”的小生——这一般是整一届中最优秀的学生。
白珂问的是李若白。
李若白是他老婆。
白珂往前迈步,李若白站着没动,灯光映下来的时候,俩人正好一左一右站在了舞台中央,按中轴线完美对称。
一个眼神交汇,台下“嗡”一声像脑子炸了年炮。
其实都不像民国老夫老妻,青年演员哪里有八十年前的时代积淀,但那两张脸偏偏叫人看了下去,于是哄闹声停,这才发现,后排的年轻人们已经全神贯注,一句话也不说。
假大空裤腰带被人拉住,他转过头,是大叫“胡闹”的院长。
“那个男的叫什么?就那个‘战前动员’,长的匀称的小伙子。”
假大空愣道:“白珂。”
“什么白,什么珂。”
“不分黑白的白,美玉如雪的珂。”
“啊!他啊!他都演大戏了啊!”
院长脑子闪过各种文艺演出始终站在c位的花瓶青年,恍然大悟,于是写下白珂两个大字,举起来一亮,这张纸很快传遍了整个前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