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拜谒仙师(1/2)
午后,甘氏依约带领着三兄妹去拜谢轩辕帝君。
平天观建在岱山脚下山清水秀之地,又毗邻岱庙,因此平日里香火颇盛,从庙殿形制就可以得见,远非众人寄驻的硬山版筑小院可比。
道观主殿高峨雄壮,采用的是单层重檐厦两头造法,青瓦朱檐,顶部正脊和侧披戗脊上都塑有各式瑞兽,正脊中央塑着一个驾鹤仙人。
走近前看,大殿台基的阶条石和金边、回水都用得上好石料,平整光洁,台基四周围了一圈汉白玉直棂阑杆,都雕有祥云纹样。
正对着殿门是三阶踏跺的带阑杆垂带台阶,阑杆底处砚窝石两侧的抱鼓上一对怀抱蟠桃的猕猴活灵活现。
一行人走到殿前,陶应还特地抬头看了看殿顶边圆形瓦当上的纹样,不是时下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样,而是十字分割的四个小篆体,仔细看去,却是“道法自然”四字。
早有童子进去报信,身着玄色曲裾锦衣,青帻术士冠的庙祝冯道人站在台阶后揖手相迎,各自见礼后,在冯道人的引导下踏上台阶,走过分心石,跨过雕花木门,进入正殿。
正殿内因着是重檐立厦造法,显得额外高阔。
殿中心立着轩辕帝君像,黄帝像头戴十二旒冕冠,着冕服,双手拄剑而立,身体微微前倾,仿佛注视着眼前泯泯众生。
时值正午,阳光明媚,透过正脊两端博风板下的透空山花照在帝君像的脸上,映得镶嵌了琉璃的双眼异光流转,不怒自威。
帝君像前香炉中青烟袅袅,无风不散,也透着一股神秘意味。
陶应本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自己都已经诡异地穿越回了汉朝,下意识地对神鬼之说多了一分敬意,俗话说得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而跟着甘氏上前在蒲席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点了一炷香。
待众人礼毕,冯道人引着入了偏殿,甘氏道明了明日即将返程并且奉上五千香火钱之后,冯道人脸上的笑意越发诚挚起来,连声说着:“轩辕帝君在上,定会护持陶家平安康泰云云。”
甘氏向冯道人问听乌角仙师行止时,收了香火钱的冯道人颇有些忧心地说:“那一老一少两个道人只是游方到此,并不常驻本观,且脾性执拗,不喜与旁人多言,成日里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居室读书。若是冒犯了贵眷还望担待一二。”
听得甘氏说有事要面谢乌角仙师后,冯道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赔笑着吩咐了随侍童子带一行人去乌角暂住的房舍。
一行人绕过殿后廊柱,往道观深处行去,童子引着众人走到几间柴草屋前,尚未开声,柴扉开处,之前见过的那个麻衣少年走了出来,向为首的甘氏揖手道:“吾师知贵客来访,命小人来迎。”
甘氏对乌角仙师颇为感佩,故此也不介意他只是派个侍徒出迎,跟着少年进了草屋。
只见屋内仅一榻一案之外别无长物,唯有案上几卷青竹看上去碧绿幽荧。像是知道有人要来似的,榻右整齐列放着四张篾席,榻左唯有一席。
老道士还是那副装扮,只是头发上的木簪都省了,一头银发披散在肩上,手持一卷青竹正在观看,一边看一边还轻轻颔首,很入神的样子。
老道人看到一行人进屋,作揖,入座,也不起身,仍然摇头晃脑地读着手中书卷。
坐在甘氏下首的陶商在门外就不忿老道人不亲自出迎,现在又倨傲在坐上不理睬众人,心中有气,正待开口,甘氏仿佛察觉了什么一样,侧头看了陶商一眼,陶商只得闭口不言,脸上的表情却颇不以为然。
陶应在陶商下首,把母亲与长兄的神情都看在眼里,却是不动神色,心里想:“汉代装神弄鬼的方士术士不少,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就是其中翘楚,张角,乌角,都是角,难道有什么关联么?只是张角史载信众满天下,而这个寒酸老头儿住破草屋,仅仅一个门徒随侍,看起来不太像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