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老君遗迹(2/2)
蒙逸越来越难受,越来越发慌,终于,他爆发了,拔出长剑,对着不远处的巨石一剑劈去。
“嘭”!巨石爆裂开来。
蒙逸泄了心中郁气,一下软了下来,跪倒在地,不住的喘着粗气。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蒙逸渐渐平复了心情,缓缓抬起头来。突然,他发现爆裂的碎石堆中似乎有一个木匣,不禁感到奇怪。他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捡起木匣。
木匣古朴而沧桑,蒙逸吹掉上面的石屑和灰尘,缓缓打开。就在木匣打开的刹那,蒙逸差点惊叫出来。擦了擦眼睛,紧紧地盯着木匣子。
蒙逸颤抖着手,将里面的竹简拿出来,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几个篆体字,“道德经下卷”。由于蒙逸喜欢书法,故而大多数小篆他都认识。
蒙逸小心翼翼的打开卷轴,只见上面写道:混元初判道为先,常有常无得自然;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由来一缕玄清气,修得妙法化三清。移来一木还生我,运去分身莫浪疑。莫道散修根行浅,完全正果道无私......
“一气化三清大法”。蒙逸兴奋得几乎晕倒过去。良久,蒙逸才稍微平复点心情,轻轻地收起竹简。原来世人只知道鸿钧道人收得三位弟子,传下玄清气,老大太上老君修出太玄清气,老二元始天尊修出玉玄清气,老三通天修出上玄清气,这三位弟子被世人尊为“三清”,故名一气化三清。却不知道太上老君竟能修出一气化三清功法,从其元神真身中分别修出“太玄清气”、“玉玄清气”和“上玄清气”三种不同的境界。
蒙逸将竹简放回木匣中,他现在还不具备修行“一气化三清”大法的条件。这一气化三清,必须是从元神中分化三清境界,然而他一个还算不得踏上修行之路的小子,连修行法门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凝练元神。还是先研究一下《道德经下卷》上的其他功法,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修行的法门。但刚才几乎把《道德经》看了一遍,上面只讲了修行功法,却没有提及修行法门。这修行法门又该从哪里去找呢?他再也没有其他线索和办法。
想来,自己只不过是运气好,得到一缕玄清气,得以沟通五脏和丹腹,使自己的力量能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但蒙逸也发现,随着自己的不断修行,这股力量越来越强大,就连刚才这万斤巨石都能一剑劈开。这得益于那一缕玄清气沟通丹腹五脏,难道说这便是修行法门的雏形吗?是不是不断刻苦修行,自己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即便真的如此,那元神又该怎么办。
“元神......元神......”蒙逸反复念叨着这两个字,忽然,他想到一句话:形存则神存,形谢而神灭。难道说元神和身体本就是一体的,人的元神本来就存在,又何必凝练呢?可到底是不是呢?只有试一试才知道。
至于修行法门,他觉得是不是可以以自己目前的情况为根基,沟通丹腹与五脏,甚至全身,就像人的血脉,从心脏出发,散发至全身,心脏不竭,便生生不息。其实寻常之人也能将力量聚集于丹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沉丹田,只是不能将这力量调动罢了。如果能将丹腹与全身沟通,也便能将力量散布于全身。可是这只是理论上的,至于成与不成,回去再细细斟酌,试验。
还是先下山去吧,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山下必定来人。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捡起地上的盖子,蒙逸竟然发现上面也有四个字:玄功通天。刚才被这竹简吸引了,却没有发现。
“玄功通天”?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说,修成《道德经》上的玄功便可以通天吗?是了,老子既然留下这《道德经》下卷,又在盒子上题字,想来是这个意思。可是通天路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共工撞断了,又怎么通天呢?另外,老子最终去了哪里,去了上界吗,又是从哪里上去的?
蒙逸想不明白,暂时也不愿去想,抱着盒子,高兴的往山下走去,此次函谷关之行,可谓收获巨大。他决定回江城去,回到无名道长的道观,潜心修行《道德经》,等他将“一气化三清”大法练成,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再去寻找他想要的真相。但是去江城之前,他还必须去一趟江州,因为那里,始终有他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