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农办无奈(1/2)
第42节第42章、农办无奈
早晨七点多钟,胡天阳坐在书记的办公室里,转眼看见窗外,小鸟正用嘴啄老槐树上才发的嫩叶,胡天阳才意识春耕生产要进入大忙季节了。[]
胡天阳善于一大早思考更多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办特区、地方办经济开发区、办基地、办示范区,确实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带有特区、开发区、示范区、这基地那基地的都有政策倾斜和资金倾斜。
深圳是特区,特区周围的人,周围的沿海城市就会跟着先受益。而在基层办一个开发区或者示范区,搞好了老百姓受益,搞不好老百姓就会遭殃。
前几年办开发区、办示范区、搞产业结构调整,有的地方不搞调查研究,不搞科学论证,不尊重地方老百姓的传统和意愿,结果让一些地方的老百姓遭受损失。
特别是有些领导,拍拍脑袋做决策,挖空心思上项目,不切实际搞调整,吃亏都是老百姓。
过去,有不少地方办了很多不成功的开发区和示范基地,有的甚至给地方和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失。
有一位县领导,来到一个镇上蹲点,本来这个镇子上大部分岗地,老百姓平时就种水稻、小麦、棉花之类的作物,而这位领导,看外地搞种植豆荚、大棚菜、豆角赚了大钱,让该镇搞了五十多个大棚的蔬菜基地、碗豆角种植基地,结果由于地方地理、气候、条件,加上老百姓的传统种植习惯等种种原因,亩产平均还不到200元,让老百姓蒙受了巨大损失不说,更严重的是损坏了党和政府形象,老百姓遭受这样大的损失,找谁赔偿,找谁说理?
最后县里定性是四个字“决策失误”,这是老百姓上方告状才落到这个结论。如果老百姓不上访、不告状,恐怕责任人连个处分都不会给的,那样大的损失,老百姓最后忍一忍就过去了,最后,当事人向老百姓道歉,结果,老百姓竟然原谅了他。老百姓说得好,他也是想办事,出发点是好的。
说真的,我们国家的老百姓真正都是百姓,官场上说什么当官的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我看老百姓才是我们为官的父母!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就是要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解决农村农民的实际问题。
想了很多政府、社会、经济问题,早晨,胡天阳叫上办公室主任李军、农办的陈天斌一起准备到陈岗、李岗、姚岗几个村年看看优质水稻基地、种子、化肥、面积落实好了没有。
座在车上,李军问胡天阳要不要通知一下村支部书记,胡天阳说不通知,首先暗访一下几个村的行动情况再说。于是几个人座在车上沉默了一会,还是胡天阳先开口说话了。当然,胡天阳说话、做事是很讲领导艺术的,批评人时也会很讲策略,镇农业开发办主任陈天斌也听说过胡天阳的领导风格。
“陈主任,你们农办我看平时怪清闲嘛?也不下乡走走看看?”
胡天阳这么一说,陈天斌马上脸红了,很明显,一句普通的问话,就是说胡书记对农办的工作不满意,陈天斌马上意识到了什么,连忙回答胡天阳的问题。
“胡书记,我们农办的工作没做好,几年来,也只是给党委、政府打打杂,党委政府有中心工作,想到农办了,就上阵突击突击,再不是就是到上级开会什么的。”陈天斌红着脸说。
“陈主任,我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因为很多问题不是你能左右的。过去,有‘三提五统’的时候,你们帮忙镇上收提留,现在老百姓不交提留了,你们干啥?我知道,你们帮镇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陈主任你想想,农业开发办,你的工作性质是什?,我认为就是围绕农业做文章,搞开发,研究农业、农民、农村产业问题,否则,镇上设这个机构就没有实际意义?”胡天阳继续说。
“胡书记,你批评的对,我们虽说是农办,确没有‘务农’,我觉得现在就是‘打杂办’。过去还有农水站、农技站我们管着,向农民多收一点水费搞点提成,农技站向农民摊派一些化肥、种子、农药什么的都有油水可沾。可这几年,形势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不准向农民摊派化肥农药了,人家水库收水费直接找政府,更何况每亩水费一分也不能加码,还有农技站的尹站长带头开了一个化肥、种子、农药门市部,站里五、六个农技员都各干各的,都开了种子店、农药店、化肥店什么的,你想找他们搞一些农业推广和开发的事,人家躲你远远的,害怕你瓜分了人家的收益。农技站直接给农户打交道,农业科技推广、新种子推广、新农药推广搞得热火朝天,唉,苦就苦着农办这些人了,你看人家文化站,过去成天叫苦,现在照相馆、影碟店都开起来了,听说赚钱的很,一年能搞大几万元。”陈天斌说了一大堆客观但也是实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