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放逐的高管(2/2)
“我补充一点,自有品牌需要面向消费者广而告之,我们今年的预算支出没有预留做品牌及推广方面的费用,这一部分的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广告行业有句熟话,80%的广告费都是打水漂,听得我瘆得慌。”财经主管何琼个性直爽,有一说一。
“我们不能忽视知识产权。这些年,公司在加工技术追追赶赶,在业界也算打下了点名头。但大家不要忘记了,咱们能做出来的不代表咱们有资格卖。要自建品牌,一定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品牌方的成熟方案和专利技术,如果我们要用,一定要合法获取授权,避免陷于法律纠纷。”法务主管廖凯志说。
......
会议室里,两台空调调到了20度,可郝仁还是有种汗流浃背的感觉,空气里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气氛,若不是还算了解大家的秉性,肯定以为赵扬犯了什么众怒,引得所有人群起攻之。
郝仁的心里有着和大家一样的疑问。虽然素来大胆惯了,别人眼中一知半解的图纸,郝仁也敢承诺多少天完成任务。但这其实都是基于自己的技术储备和触类旁通的职业敏感。建一个自有民族品牌,对他一个整天呆实验室和工厂的人来说,是陌生而又模糊的。
他所了解的是,在科技领域,中国就像是国际巨头的斗兽场,没有国产品牌的一席之地。市场上的主流电子产品,清一色的国外品牌,那三四个大部分国人都觉得拗口的品牌名,占有了中国70%以上市场份额和近90%的利润,剩下的份额留给了数量众多的合资品牌和本土品牌。本土品牌更是规模小,销量累计上100万的厂商屈指可数,稍不注意,可能连汤都喝不上。
如果说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全进口也就算了。实际上,中国是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电子产品是在本土生产与封装的,只有部分设计图纸是品牌方提供,和少量的核心原件是进口而来。就这样,贴上外国名字,卖个高价,直接端走行业整块蛋糕,只留稀薄的残渣给这些本土代工厂。
郝仁正想着,发现赵扬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饱含深意,也充满着期待。
“郝仁,你怎么看?”
突然被问到,郝仁有点措手不及:“我没有深思熟虑过,不知道能不能说到点子上。我们的代工业务广,产品多,如果我们的自主品牌一开始只选一二品类做,应该不会影响到绝大部分代工客户。等自主品牌能稳定盈利,再讨论要不要拓展品类。要不先小范围搞个试点?”
“嗯,说的不错。”赵扬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下定决心要做这么一件事。虽然早有预料内部阻力会很大,但没想到放眼整个会议室,就只找到了这么一根救命的稻草。
“我做这样的决定,刚才已经和大家反复解释了,相信大家都已经理解。重要性我不想多说,这是耀华的二次创业,整个公司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谁不支持,谁就是逆势而为。”
大家这下看出来了,赵扬是铁了心要做民族品牌,再多的反对也不可能回心转意。
耀华虽是赵扬出资创立,但也不是赵扬的一言堂,所以大家毫不避讳地表达不同意见。只不过,这些年大家都是在这艘船上一起航行,成就了组织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个人收益,即使不认可赵扬的判断,也习惯跟着他去冲锋陷阵。
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通常决策前充分表达意见,决策后坚决不说二话。
“同意”
“支持”
......
赵扬得到了令他满意的回答,又接着问道:“那谁来抗这面大旗?”
“我觉得郝仁适合,年轻能干。”
“郝仁年轻有为,他打冲锋,我们在后面支援。”
“鼎力支持郝仁!”
......
支持是一回事,亲自做是另外一回事。大家如今自持身份,自然不希望身上多个看不到未来的项目。于是当赵扬寻找自告奋勇的人时,所有人都退后了一步,郝仁则成为那个站在最前面的人。
“那就郝仁吧,这事也急不来。现在正值淡季,你把手头的工作交给下面的人,先考察考察,琢磨琢磨。”
大家陆续走出会议室的时候,都拍了拍郝仁的肩膀,说两句鼓励的话。只不过郝仁觉得耳边的“前途光明”、“祝你成功”、“苟富贵勿相忘”句句充满着同情的味道。
真是应了自己的名字,应了那句俗话,好人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