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不虚此行(1/2)
李重进是七月二十五起兵反宋的,凭证原企图,他并未企图这样早起兵。(首发)
一来是淮南这边的准备尚未做好,二来是南唐方面的援助尚未确定,故而不行操之过急。他并未以为这个词汇用在自己身上是否滑稽?当初企图和潞州相助的,效果李筠葬身火海,化为灰烬多日,他竟然还没有准备妥当……
李重进一番犹豫之后,开始不紧不慢,按部就班地准备武器甲胄,军饷粮草,走广积粮,缓叛乱的路子。至于汴梁的赵匡胤是否察觉自己的野心,似乎一点都不在乎。
作为一个准备谋反的封疆大吏,如此心态,也认真算是一种境界。
即便如此,李重进的运气照旧欠好,事情总有意外,一个突然状况,让他不得不提前行动,举兵起义。
事情是因淮南节度使府的一个小小监军而起的,此人名叫安友规,早年间曾随赵匡胤征战淮南。现在赵匡胤登位为帝,李重进心中恼恨,自然不喜安友规,甚至多有怀疑。
人是会察言观色的,安友规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不被李重进这样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怀疑是很危险的。尤其是淮南与汴梁的关系越发紧张,自己被迫夹在中间不会有好效果。
思来想去,安友规想明确一个原理,与其在淮南随时可能丢掉小命,还不如去汴梁。凭着与赵匡胤昔日的香火之情,兴许能够谋上一官半职,寻个似锦前程也说不定。
盘算这个主意之后,安友规就萌生去意,准备脱离淮南前去投奔赵匡胤。临走的时候,他还想劝降一些身边的部署,只惋惜事不秘密,被李重进发现了。
不外安友规为人机敏,在李重进围捕之前逃出了扬州城,乐成逃入了宋军控制的规模。
如此一来,淮南准备叛乱的事情终于泄露,被宋庭所知晓。(事实上各人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各自的难处,没有连忙果真而已)
安友规的出逃,使得这一心照不宣,相互密切关注,却暂时隐忍不发的矛盾公之于众。李重进见到如此情况,知道再也隐瞒不不去,只得果真起兵。
杀了安友规正在劝降的那十几个将校祭旗,从扬州起兵,以赵匡胤忘恩负义,谋逆作乱为名兴兵讨伐……
事情有些急遽,淮南军自己的准备并不周到(神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准备妥当),南唐的支援又遥遥无期,李重进心里越发的着急。
对韩微的指望就越发的期盼了,可他并不知道,韩驼背正在暖帐之中风/流快活……
……
安友规到了淮北,赵匡胤或许并不像见他,但既然来了,就不能拒之门外。从现在开始,再也不能归然不动了。
于是乎连忙部署赵光义留守大内,吴廷祚与吕余庆留守汴梁,亲自率军向东南杀去。宋军沿着汴水运河南下,进军速度很快。
不出几日,赵匡胤的战舰就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也就是后世的盱眙。以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宋延渥为都排阵使,率领禁军连忙对淮南提倡进攻。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赵匡胤针对战事提出了这么三个时间节点。一个月以内,可以确定宋军的战场优势,保证平叛可以乐成,但有个前提是南唐不兴兵。两个月内,基本上会大局已定,即即是南唐兴兵,也将于事无补……
三月后,则可以彻底平定淮南,稳定秩序,雄师就可以兵临大江,隔江虎视江南……
这个时候,宋军英勇作战很重要,南唐那里的稳住阵脚也同样重要。
和李重进一样,赵匡胤也没有收到确切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