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募兵作战(2/2)
廖化并不担心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将士们都是从作战部队中挑选的,所以士卒本身拥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技巧。
士兵们之间缺少的,是配合。
接下来的几天,这支部队的训练重点在磨合。
……
陈邵攻山开始后的第七天,廖化认为时机成熟了,把营中军务交给部将们自行处置。
随后,廖化带领刚刚成立的部队,赶到前线。
将士们还没有充分磨合,大部分将士只对身边战友有一个初步认识,距离精锐,还差得远。
但廖化却不怀疑部队获胜的可能。
敌人连攻七天,已经是强弩之末,自己麾下的队伍,却是一支养精蓄锐的精兵。
除了死忠于陈邵的将士,那些强征的百姓和俘虏,已经军心动摇了。
来到前线,廖化第一时间寻找关平。
关平的脸上露出疲惫神色。
廖化:“你这短时间辛苦了,现在战事怎么样了。”
关平揉了揉眼睛,“前天的时候,战局已经稳定了,但是,敌人今天突然加大了进攻力度。”
“将士们还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但是,局势不太妙。”
接下来,关平讲述了一些战斗的细节。
在廖化离开的这几天里,双方在战法上没有发生过变化。
陈邵选择无脑强攻,部队沿着同一条行军路线突进,那是因为他没有其他选择。
关平同样沿用了旧有战法,没有调整战术,那是因为没有必要。
为了增强对敌人侧翼的威胁,关平一度削减了正面防线的守军数量,在两翼增派兵力。
每一场战斗的过程都大同小异,敌人从正面强攻的时候,关平就会统兵偷袭侧后。
所以,当陈邵增强了攻击力度的时候,关平没能立即作出反应
幸运的是,最终防线没有崩溃,在敌军突破关平防线之前,关平带兵进入战场,敌人才再度撤军,战场维持了均势。
关平还专程补充了一句,“敌人在后方和侧翼,布置了大量斥候,我军一出现,敌军就会开始撤军。”
“所以,我军很难取得重大战果,敌人的主力也总能轻易逃脱。”
廖化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按照关平的说法,两支军队不仅形成了固定战法,陈邵还有针对性的对抗关平。
关平继续补充,“和敌人相比,咱们的伤亡较小,但是,我几次带兵追击,敌人都可以利用兵力优势阻击。”
“大部分伤兵也会跟着敌军一起撤离,咱们无法扩大战果。”
廖化点点头,“战斗持续到现在,陈邵还没有认清形势,对咱们进行强攻,这说明,陈邵已经疯了。”
“咱们必须多给他一些刺激,让他抛弃幻想,小打小闹可以结束了,在不动用山上主力的情况下,咱们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战法。”
廖化觉得,与其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重创陈邵麾下的精锐,才能迫使陈邵撤军。
陈邵会根据关平的行动调整战法,廖化的战术也不会一成不变。
廖化的计划需要得到关平的配合。
根据陈邵总是沿着同一条路线进攻的特点,廖化提前带兵在敌人行军路线附近设伏。
关平同样任务艰巨,他需要预留出足够追击的兵力,还得确保正面阻击部队不败退。
廖化相信,当自己的部队从伏击地点现身的时候,敌军必然会在第一时间撤退。
那时候,关平需要立即组织部队追击,配合廖化夹击这一支敌军。
确认了一些作战细节,廖化带领将士们开始行动。
由于廖化提前带人进入伏击位置,敌人的斥候还没有到达现场。
所以,廖化的行动没有被陈邵察觉。
陈邵的攻山部队从伏兵面前通过,廖化没有下令。
斥候们一直在将士们面前巡视,但廖化和将士们始终一声不坑,没有惊动敌人。
估计时机成熟,廖化带领部队封锁敌人的退路。
关平说的没错,敌人的斥候确实很警惕。
伏兵刚刚动身的时候,斥候就开始向敌人示警。
敌人似乎预留了应急兵力,伏兵还没有抵达敌军后路,回撤的敌军先头部队就已经和廖化军发生接触。
面对敌军的主力回撤,廖化选择了硬碰硬。
狭路相逢,拼的就是一口气,廖化亲自带兵顶在一线。
短兵相接的时候,廖化使用刀枪进行劈刺。
对付远处的敌人,廖化同样会使用弓箭射击。
气势汹汹的敌人最终被击败,小部分逃出了廖化等人的包围,更多的部队则原路退回。
将士们占据了要道,廖化趁机组织将士就地布防。
回撤的敌军越来越多。
关平果然没有让廖化失望,廖化听到了远处响起了喊杀声。
敌人为了逃生,必然会对廖化的防线发起进攻,廖化需要做的,是顶住敌人的反扑,配合关平围歼面前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