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2)
吴尚荣把吴彦军送到学校,虽然绕了一段路,他却很耐心。
吴彦军深刻体会到了亲爸不同与以往的好态度,他多希望亲爸永远都能对他这么温柔和蔼。吴彦军动了动脑筋,分析了一番亲爸最近究竟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一来亲爸得了辆新自行车,二来,最近没有考试,亲爸没有受到那个鲜红难看的分数的刺激,所以对他很亲切。
但是,吴彦军觉着这种美好的父子关系恐怕不会长久了,因为考试将近。
大哥二哥包括刚子在内,都教过吴彦军不少学习方法,可吴彦军就算得着了法宝,他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坏毛病改不掉,在好办法还没显现成果的时候,他已然放弃了,什么方法对他来说都是白费。
张丽娥无时无刻不在琢磨,三儿子到底是笨还是懒?说他笨吧,他能把菜谱记得滚瓜烂熟,可就是记不住课文和公式;说的懒吧,他每天起得最早,自己把球鞋袜子洗得白白净净。唉,张丽娥思来想去,只能总结为三儿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材地。看来还是范伯有先见之明,范伯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三儿的用处很可能在别处。张丽娥想过,别处?别处是什么地方?除了学习还能有什么出路?在她眼里,学习是最好的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不学习不考上学校,出路还能在哪里?可是,张丽娥从三儿子目前的学习情况分析,三儿别说考上大学了,能考上高中也未可知。出路?三儿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姥爷和范伯都笑着说三儿是当大厨的料,唉,厨子?张丽娥摇头,三儿将来不能当厨子,还是得让她好好学习,考个学校才是正经事。张丽娥当了那么多年老师,对教育方法还是了解的,人是苦虫,不打不成,像三儿这一类的学生,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动手!
隔壁陆家的小丫头一岁多了,也会走会跑了。二姐时常带着孩子来吴家玩儿,四丫和云子虽然差了两岁,却玩得很投缘。
四丫跟着姥姥在巷口晒太阳。
有人问姥姥怎么不把四丫送幼儿园,县幼儿园也挺近,送去幼儿园多省事啊。
姥姥听了这话,把四丫的小手握得更紧了,像是生怕有人把孩子抢走似的,“我们四丫不去那儿,就跟我在家。”
说话人笑道:“姥姥是舍不得呀。”
“那可不舍不得。”姥姥说:“给谁看着我都舍不得。”
姥姥抚摸着四丫的小手,姥姥就愿意这么每天抓着丫头的手,白天抓着,晚上睡觉也抓着。
张丽娥提过送四丫上幼儿园的事,姥姥不同意,一是舍不得把孩子送给别人看,二是不想多花钱。这周围送去幼儿园的孩子也有,都是因为家里没有老人看,父母都是双职工,只能把孩子送去;没送幼儿园的家里都有老人看孩子。
这事吴尚荣也提过,他是希望把四丫送去幼儿园的,这样能减轻老人的负担,孩子去幼儿园也能跟别的孩子多接触。
但在这件事上,姥姥是无法被说服的,张丽娥和吴尚荣也就作罢,没去幼儿园的孩子也不少,四丫也不缺少伙伴,云子,小燕,大雁,英子,同龄的孩子不少。
天气好的时候,姥姥每天都带四丫出去,姥姥说孩子就像花草树木一样,得见阳光,得吹风,这样才能好好地长。于是,四丫每天出去接受阳光和风的滋养。从外面晒太阳回来,四丫就钻进范伯家的院子,在范伯院子里写写画画。
姥姥朝范伯院子望去,摇摇头笑了,每天都这样:范伯喝茶看报,四丫乱涂乱画,爷俩倒也自在。
听到“咯咯哒”的鸡叫声,四丫直起身子,“是小花。”
范伯看看四丫,“呵呵,姥姥这就该喊你了吧?”
范伯话音刚落,就听姥姥的声音传来:“四丫,来收鸡蛋了。”
四丫放下粉笔,朝自家院子跑去。
范伯笑着举起报纸继续。
四丫跑到鸡窝处,看见花鸡从窝里出来,“是小花。”
姥姥把鸡舍打开,“去拿鸡蛋吧。”
四丫朝鸡窝走去,草窠里有一只蛋,四丫盯着鸡蛋并没去捡。
“去捡出来呀。”姥姥看四丫。
四丫盯着鸡蛋看了又看,然后才说:“姥,这只鸡蛋不是咱家的。”
“什么?”姥姥乐了,“怎么不是咱家的?你不刚看小花从窝里出来吗?小花刚下的蛋啊。”
四丫呆呆站在那儿,“这鸡蛋跟以前的不一样。”
姥姥都快被四丫弄糊涂了,“你把蛋捡出来我看。”
四丫走过去,用两只小手捧出一只鸡蛋。
“姥你看,这鸡蛋太大了,是咱家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