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2)
家里换了一本新日历。
姥爷把旧日历拿在手里翻着,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这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怎么过来的,这一年又过完了。”
姥姥在新日历的一月二十五号那张上折了一个角。
姥爷把旧日历撕下几张给四丫,四丫摇着纸张哗哗听响,一会儿又把纸团成球揉来揉去,玩得不亦乐乎。
姥姥每天都翻到一月二十五号那页看了又看。
每次看到姥姥翻日历,姥爷都会笑着问:“还有几天啊?”
姥姥也笑着回答:“快了,快了。”
有了期待心中就会充满欣喜,姥姥每揭过一张日历,离大外孙回来的那一日就又近了一点点。
一月二十五号这天终于让姥姥盼来了。
吴尚荣一早就出门了,吴彦章也去学校补习了。
由于天冷风大,张丽娥要求姥爷不可外出。
姥爷说:“我还得去给四丫打羊奶去呢。”
张丽娥说:“中午下了班我去。”
吴彦军主动请缨,“姥爷,妈,你们都不用管了,我去就行了,我知道在哪儿。”
张丽娥盯着三儿子。
吴彦军笑笑,“怎么了妈?我这是主动为家里分忧嘛。一会儿去补习的时候我就把奶瓶也带着,下了课我就去打奶。我中午回来得比妈早,要是等妈打奶回来,我妹早就饿了。”
姥爷摸着三外孙子的头,笑笑,“三儿真懂事,就让三儿去吧。”
吴彦军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既然姥爷同意了,张丽娥也没再说什么,只嘱咐吴彦军中午早点儿回来,别在外面贪玩。
张丽娥出门了。
吴彦军逗了一会儿妹妹,也被姥姥催着去补习了。
姥爷看着四丫在炕上学走路。
姥姥一直在忙活,洗碗筷,刷缸子,擦桌子,扫地,弄炉子,一会儿也不闲着。把家里都收拾整洁了,姥姥把储藏室又收拾了一通。
姥爷看着姥姥忙来忙去,笑了笑,说:“你歇会儿吧。”
姥姥把盆里的米数了又数,“唉,每年腊八饭也凑不够八样东西。”
“是个意思就行了,不用非得八种吧。”姥爷笑笑。
“大米,小米,江米,红豆,红枣。”姥姥细数着,“只能凑出这五样。”
姥爷看着姥姥笑,“五种就五种嘛,每年不都是五种吗?孩子们有红枣就开心,三儿只要吃甜的就高兴。”
没错,每年腊八饭都是五种米,可今年姥姥觉得只有五种米太少了,有八种才行,作为迎接我的大外孙回家的腊八饭得有八种米才好。
姥爷逗着四丫,“来来,四丫走过来,找姥爷来。”
姥姥在地上走过来走过去。
姥爷又看看姥姥,笑起来,“你怎么那么紧张啊?彦明要回来了你也不至于这么紧张吧?怎么弄得像是在欢迎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一样。”
姥姥不理会姥爷,忙活别的去了。
姥爷双手拍了拍,“四丫来,走过来,哎,慢慢的,别着急别着急。”
吴四丫满一周岁了,刚刚会走路,刚学会的本领让她感到无比新鲜,她摇晃着小身子在炕上走过来走过去,不停地重复练习着自己的新本领。走到姥爷那儿的时候就放松地扑进姥爷怀里,咯咯咯地笑。
吴彦军今天在严老师家补习没挨戒尺,下了课就蹦着打羊奶了。
吴彦军没敢在外面耽搁,背着书包往家赶。快走到巷子口的时候,他看见了范婶。
范婶蹬着一辆闪亮亮的自行车,笑着朝吴彦军骑过来。
吴彦军盯着自行车和自行车上的人。
范婶骑到了吴彦军面前停下来,笑了笑,“三儿,来,婶带你。”
吴彦军呆呆看着自行车,抬手小心地摸了摸车把,又摸了摸车铃,冰冰凉的却很舒服,“范婶?什么时候买的?”
“刚买的,走,范婶带你回家。”
吴彦军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开心地笑起来,“那我坐后面了啊?”
范婶笑,“上来上来。”
范婶个子高,坐在车座上两腿就能触到地。
“坐好了吗?”
“好了。”
“你扶着我点儿啊,坐好了,咱们走了。”范婶用力踩了一下脚蹬,车轮滚动起来。
吴彦军坐在后座上张着嘴一直乐,也不知道喝了多少冷风。
范婶没有直接驮着吴彦军回家,在大马路上又转了一会儿,然后才骑进巷子。
骑到了范婶家门口,车速减慢,吴彦军跳下车来。
范婶看着三儿冻得通红的脸蛋,笑着问:“冷不冷?怎么不戴个帽子?”
吴彦军依旧张着嘴乐。
范婶打开了门锁,吴彦军帮范婶把两扇街门都展开,好让自行车顺利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