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时候命运就隔着一层灰(1/2)
被圆山人轰传了很多年的传奇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胡建人带着两千块钱到了圆山,准备开矿。
那些年,为了发展经济,很多地方都放开了采矿业。
不但当地村民纷纷进山采矿,一些外地人也蜂拥而来。
圆山周边的几个钨矿比较集中的山场,不时传出谁又爆出涌货(当地话,指矿洞里采出了富矿。)
那个胡建人本来是在当地收鹅毛鸭毛烂凉鞋,顺便卖点杂货的货郎。
几年来靠着这一点一滴的收获,积攒下了一笔钱。这边看着很多人采矿的疯狂场面,按捺不住了,撂下货郎担,也一头扎进了山里。
请了几个工人,看着一条矿脉就下手了。
钨矿的矿脉是白色的,顺着山势,斜斜地一直通向山底。
出头的地方有时会有些零散的白石块,就是石英石,钨矿就伴生在其中。
胡建人运气还算不错,找到的那条矿脉有一掌宽,也在露头石里敲出了一点油润的绿散石。
找有经验的老矿工看了,说,那就是条好苗子,应该会有好砂子。
当地采矿的人流行一句话:“一洞富,一洞穷,一条苗子觑到蒙。”
说的就是,沿着矿脉打矿洞,运气好的,也许就遇到矿带,甚至矿窝,一个矿洞就富了。
而运气差的,一个矿洞掘进了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上百米,一粒钨砂都看不见。
数百米的矿洞是没有的,没有谁有那么大的家门,能填的起数百米的矿洞。
至于“一条苗子觑到蒙”,说得就是,哪怕再有经验的矿工,再怎么仔细瞧,把眼睛都看蒙了,也没有完全的把握看出哪一条矿脉是有货的。
那就是隔着石头层蒙的,尽管这蒙也有多年经验的加成。
而开矿的成本是极高的,每一寸都得用工业*药炸开,才能掘进。
夹着矿脉的往往都是极为坚硬的青石,如果只靠手工用钢凿一锤一锤地硬撼,那要想富,只能说,你想多了。
凿点零星矿砂换些家用补贴,在当时来说,算得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若是正好蒙头凿到了一个矿窝,那恭喜你,这一年会过得宽松许多了。
苏小明就是靠着老爹这些年来,一锤一锤从矿洞里凿下的钨砂换来的钱交学费、生活费,才读下这三年师范来的。
若想真正采出点成果来,甚至想着富甲一方,那还就得用工业*药怼上去。
所以,采钨砂真是一个投入很大、危险性也很高,当然,运气好回报也很高的行业。
后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日渐提高,私人采矿、尤其是个人单打独斗式的采矿就销声匿迹了。
胡建人花了半年的时间,把矿洞掘进了一百来米,手头的钱也花光了。
绝望之下,他把请的几个工人遣散了,又进了洞里,默默地坐了许久。
据说,附近捡零砂的人见他一个人进了矿洞许久不出,还担心了好一阵。
质朴善良的山里人走到洞口喊了一嗓子,听到他在里面闷声闷气地应了一声才走开。
又过了半天,眼看着太阳在圆山河的对岸坠下了山背,胡建人才从矿洞里出来,背对着矿洞站了一会,曲曲弯弯的矿洞深处传来一声闷响。
一股气浪吹了出来,吹晃了洞口垂下来的几株吊茄子的枝条,也吹动了胡建人褴褛的衣襟。
真正的男人,不会回头看爆炸的烟火。
胡建人这时候也没有回头,只是有些萧瑟地拎起包裹下山,应该还赶得上最后一趟出城的班车。
至于搭建在一棵老枫树下的窝棚,自然是不去管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