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安塞见闻(中)(2/2)
看过灌溉渠,张邦彦兴致更高了,陕北地势高峻,高地甚多,安塞取水之法大有用武之地,此法虽是安塞首创,但自己推广之功,也决然不会小了。实际上,他已经在准备怎么操作此事了,刚才他就询问了取水之法,吴为一一道来,无不详尽,亦不甚繁难,安塞已掌握此法的匠户不少,到时可命安塞县组织起来赴各地指导主持就是,李县令和吴为亦皆表示赞同。
最后看的是薯田,土豆已经全部收获归仓,预留的薯种也已妥善保存,剩下的茎叶留在土中容易导致病害,都已收集起来,用以饲喂猪羊。空出来的田地都种上应季的大豆,跟小麦一样,也稀稀拉拉的,还只刚刚出苗。大豆不仅产量颇高,根系还能固氮,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不用说,也是吴为从现代引进的良种。
最为壮观的是番薯田,番薯虽是要待11月上才能收获,还有一段时日,但此物最是枝大叶盛,宽大的薯叶将整片薯田遮盖得密不透风,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煞是喜人!在这黄土蔽目的陕北大地上,这真是久矣不见得奇景!张邦彦以下众人见此无不心潮澎湃。
这时代的农民其实对农作一道水平已经颇高,毕竟中华民族已种了几千年的地了,土地那点事儿早里里外外摸得门儿清。而且多年旱灾下来,耕作技艺不精的农民早饿死了,现在还喘气的没有不娴于农事的,所限只是没有现代的良种、农机、农药和化肥等物罢了。但吴为因地制宜,指导他们采用了多种土办法,如土化肥、土农药,又解决了水源问题,引进了良种,如此这般下来,产量接近现代也就是意料中事了。至于拖拉机等物此时没有,嗨,这时代的庄户人有的就是力气,吃的就是个苦,你以为是现代的80后新农民啊!
因此在安塞境内人人好学,皆因知晓此为安身立命之法,料得灾民返乡之后,必能将所学之法广为传播,虽然没有良种,但解决水源和农药化肥问题之后,眼见得陕北的旱灾将不足为患。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武昌鱼团团一揖,拜谢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