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章 明悟(2/2)
等到内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打通俗话说的任督二脉,就代表着真正跨进了暗劲境界。
其实明劲与暗劲说穿了,就是明劲仍旧要依赖于身体的力量,而暗劲则是初步掌握内力的运用。
两者的实力不能一概而论。但从境界上来说,明劲到暗劲应该是一个提升。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明劲及之前的境界是一辆自行车,那么暗劲境界就是一辆小汽车。
如果一个人通过训练,骑自行车也会跑得飞快,他这时候消耗的都是身体的体能和力量。因为这时候练出来的一些内气,身体还不能调用。
而开汽车,需要加油,还需要驾驶技术。练成暗劲,就相当于汽车有了油,懂得暗劲的运用,就相当于掌握了驾驶技术。这个时候,他运动消耗的主要是“气劲”,身体的消耗是很小的。
所以到了暗劲境界,内力的多寡是很关键的。如果内力充裕,那他应该完胜明劲境界的对手。
叶青天隐隐觉得,境界的提升,很有可能跟自己对父母家人、对家乡的看法改变有关。
再换句话说,也就是自己对因果的思考。
前世他负气出走,对家乡父老其实是有一股怨气的。潜意识中,他认为是贫穷的环境和家庭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所以一直耿耿于怀。
修炼一途讲究念头通畅,对于修炼来说,这种负面情绪是相当于心魔的东西。
而今知道村民和家人都关心自己,叶青天对此也很感激。他朦朦胧胧地感到,心怀感恩之心,怀抱报恩之念,这些心理活动应该都是一些正面的情绪。
用后世流行的话来总结,正面情绪传递的是一些正能量,而负面情绪传递的就是负能量了。
想到这些,叶青天觉得心里略略有了一丝明悟。
或许这些就是因果,了却因果,有益于境界的提升。
人还是要向前看,胸中有丘壑,无愧于心,因果消除,保持心念畅通,自然有助于修炼。
若是跨入暗劲,也就意味着叶青天开始能够运用内力了。
内力这东西其实每个人都能练出,例如有的气功师教普通人练功,要求他们闭目入静,双手虎口相对,忽而凑近,忽而扯远,来回拉扯多次后,几乎手无缚鸡之力的练习者也能感受到中间微弱气息的流动。气感强烈时,练习者会发现双手中间产生很大的阻碍。这其实就是意念产生的劲或气。
但是对于练武者却并不是如此简单。能够感知到“气”,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但能够储存“气”甚至运用“气”,则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
学武者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皮肉最吃苦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习武者要通过苦练各种基本功法,例如腿功、腰功、臂功、指功、桩功等,将浑身的拙力逐渐消去,而代之以刚猛的劲力,这个过程通常称为“换力”。
叶青天还记得自己当年练习站桩、压腿还有手指、手臂训练时,吃了很多苦头,曾经练到疼痛难忍,几欲放弃,后来还是在父亲的残酷“镇压”下坚持下来的。
叶青天的父亲叶东升跟随“耍堂野”的师父,也懂得一些相骨之术,他认为叶青天的根骨最好,对这个小儿子的期望也最大,于是便按照自己师父的严酷要求来训练儿子。
而大儿子叶青风,相对比较驽钝,悟性较差,叶东升也就没有强求。
现在想起来,叶青天对父亲还是非常感激的。父亲虽然功力并不出奇,却是胜在基本功准确扎实。据父亲说,当年那位教他武术的师父,还是民国一位国术名家的后人。可惜在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也只能以到处跑江湖为生。
从小经受了几年身体和精神上的各种磨练,只是打好基础。等到“换力”之后,叶青天才开始练习内家拳,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炼精化气”的时候。
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人在刚刚出生的时候,精气最为精纯,其实是最适合练武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是先天之气,根基非常稳固。等到稍微长大一些,人都要饮水吃饭,先天灵窍闭塞,这时候血气盛行,元气反而削弱了。先天之气与后天血气混杂,就此导致筋骨不够健壮。炼精化气的目的,就是把人体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使之不偏不倚,再以拳术要诀反复练习,使体壮骨坚,所以又称“易骨”。
而经过长期“易骨”训练,内气逐渐充盈,这个时候就有望到达“炼气化神”的暗劲阶段,此阶段重在消去刚劲,练出柔劲,以意行拳,使得内力愈发充实。
如果到了更高的炼神还虚的化劲阶段,则是要练出至柔至顺的劲气,周身内外全凭真意运用,达到拳道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叶青天暂时还没有摸到边儿,也就无法体味。
叶青天从五六岁开始练武,按照徐卫东的说法就是已经晚了。不过叶青天也是心性坚毅之辈,所以并不气馁。到现在这个年龄,丹田之内气感充盈,堪堪摸到了暗劲的边缘,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别人能够练到至高境界,未必我就不能。”
有了强大实力,才能够更好地守护。想到徐卫东说京城孙家是土鸡瓦狗的霸气,叶青天狠狠地握了握拳,暗下决心,一定要勇猛精进,尽快提高自身的境界和实力。
这一夜,叶青天打坐了三个小时,方才沉沉睡去。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