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收购漫威的最好时机(1/2)
刘达成此时此刻的电话,对于漫威来说至关重要。
不过这个电话也让漫威决策层陷入到疑惑之中。
EA游戏公司入股了自己的死对头DC,怎么回过头来还想在自己这边也占一份呢?
只是单纯的想要布局动漫人物的IP,还是有一盘更大的棋,只是现在众人看不懂而已?
刘达成的电话只是起到了一个通知作用,只要漫威做出决策,是否同意都会回话。
“你觉得他们会卖给我们股票吗?”刘达成感觉这笔交易不会那么容易促成。
虽然漫威的股票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可是有多少股东漫威的高层还是非常清楚。
虽然不清楚这些股票背后到底是谁在持有?
可是整个公司的股票被分割成了多少份?这种数据还是可以查得到。
对于大股东来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自己对公司的统治权。
不但如此,还要计算到最坏的情况发生时,自己能否还继续掌控这间公司。
股票的持有情况,一般情况下的确可以知道谁在持有这些股票。
可是一旦股票发生代持的现象,那幕后的真正持有者就会变得扑朔迷离。
甚至若这批股票并非掌握在个人手中,而是公司手中的话。那公司复杂的架构更会让这批股票无法查到,是谁在拥有。
一但有人分批次买入公司股票,而且以不同的名义进行代持。作为大股东很难发现潜在的危机。
一旦对方持有的股票超过了控股数量,收购者就会立马把所有股票集中在一起。
或者直接发起董事会议,让这些股票的代持者直接投票,选举出新一任的董事会主席。
作为漫威最大的股东,这个时候有一个其他行业的巨头,想要入局的话。
最好的操作方式就是让整个漫威公司之中其他股票持有人卖掉手中的股票。
让别人卖掉股票给这位新入局的人。
这样一来公司的整体股权架构不变,并且完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引入。
可是林平已经购买到35%的股票,愿意出售股票的人早已经卖掉。
这个时候一旦大股东询问下面的股票持有情况,很容易发现公司有大量的股票换了持有人。
虽然股票到底是谁持有很难发现,但是公司股票的交易变更很容易查得到。
任何股票的交易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且这种交易还要上报相关部门进行股权变更。
林平现在拿到了这些股票,而且也完成了股权的变更注册。
只要大股东心细并且谨慎,他一定会详细评估业游戏公司的入局。甚至不排除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选择拒绝EA游戏公司入局到漫威之中。
毕竟现在公司从股权架构来说还是大股东说了算。
大股东可不希望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人,尤其还是被人偷袭的情况下,突然失去了王位。
“我觉得他们会,只不过20%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大股东还有一点脑子的话,他一定会把自己放在最安全的地位上。
一旦发现有人收购了公司35%的股票,漫威最多只会卖给我们10%,甚至是5%。
如果大股东没有得到其他中小股东的支持,其控股的数量不能达到51%的话。我们甚至连5%的股票都买不到。
除了跟漫威正式发起入局申请之外,我们还要继续跟其他中小投资者密切接触。哪怕手中持有的股票是0.01%,我们也有兴趣。”相比DC而言,林平更看重漫威的股权架构。
漫威已经用事实向全世界证明,漫威宇宙电影的成功。
林平仅仅需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即可。
而DC不仅仅是剧本问题导致电影一直无法超越漫威宇宙。
DC的整个动漫宇宙,相对而言更偏向黑暗。
如果仅仅是看动漫或者是改编的电视剧,这种偏向黑暗的风格会更吸引年轻人。
可是一但改编成电影,面向所有年龄层的观众时, DC跟漫威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
虽然漫威的宇宙之中也有非常黑暗的一面,可至少他们成功走出了自己的路。而DC宇宙遥遥无期,看不到出路在哪里。
“你放心好了,半个月内我一定让你的股票持有量超过40%。本来有几个股票持有人无意出售,可是看到DC今天上午发表的新闻之后。
这几个股票持有人居然表示可以继续洽谈,他们担心漫威的估值可能会降低。好在我们现在报价还不错,他们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免得将来后悔。” DC突然间爆发的新闻并非都是糟糕的一面,任何事都有它的双面性。
“接触这几个人的时候,务必再小心一些。用我们之前开设公司的名义去购买。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跟EA游戏公司产生联想。”虽然林平觉得即便再小心,恐怕也难以直接在股票上收购漫威公司。但是这种突然间冒出来的机会可不多见,如果把握好的话,将会省去大量的烦恼。
这就像是一夜暴富,能不能成功就看对方是否谨小慎微。
而此时在漫威公司,已经通过电话召开董事会议。
毕竟是公司的大事,再加上大股东不愿意出手手中的股票,他希望召开这次董事会议,让那些愿意卖掉手中股票的小股东选择跟林平完成这笔交易。
而此时林平手中已经握有35%的股票,就意味着之前参加股东会议的那些人将无法在出席。
刘达成接到消息之后,马上安排自己的临时演员上场。
严格说起来,这些人都是他申请的架构公司管理层成员。
毕竟想要完美的骗过所有人,偷偷的收购漫威跟DC的股票。
可不能仅仅申请一家皮包公司,因为这样的公司太容易被人查到。
做戏要做全套,刘达成申请的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办公地点跟人员架构。
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是投资公司,不需要太多的人事参与。
在一个不错的写字楼里租上几十平米,便能掩盖自己的身份。
再加上给这笔资金规划一个海外的来源,即便有人查到这家公司仅仅只有几十平米,也不会过多的猜疑。
毕竟刚刚从海外来到纽约投资的公司,自然是要小心谨慎的投资一两笔,摸着石头过河,有点经验之后才可能大手笔的投资。
而现在这几家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并不知道整个收购计划的完美部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