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价格闯关(2/2)
“人造板,复合板,这些板材我还真不熟,得上班之后打听了才知道。”
高重山如何不知道李建国的想法呢,他是最遵纪守法的一类人,赶紧将自己的事合盘托出,李建国立刻笑开了花,“劳动光荣,国家也提倡勤劳致富,这门手艺学的好,这么赚钱才是正道。”
他刚才就是担心,外甥要是走了邪路,可怎么办。
至于板材的事,李建国也满口答应,“我回去就托人问问,市里的木材加工厂还是很先进的。他们要是没有,我就托关系问问省里的。”
当老师的人,想打听点事,还是很容易的,毕竟有几十个家长可以帮忙。这种人情往来,哪个家长会傻到拒绝。
“谢谢舅舅,明年我在县里稳固一年,以后想去省城找找机会。”高重山跟舅舅坦诚自己的计划。
“家具厂啊,确实是个好主意,现在计划内计划外物资,双轨制也确实是行不通了,只要能真正的市场化,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这个时候中专毕业算得上是知识份子,李建国又很热爱学习,天天要看报看新闻,对国家的现状非常了解。
就比如,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实行了这么多年的计划经济,怎么可能因为一个政策,就能马上扭转过来。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火车头,想要停下来并且转向,最后那一刻,仍然会有巨大的惯性,拖着火车往既定的轨道上走。
中国是下了史无前例的决心,才堪堪扭转方向。否则这个世界上,想搞改革的国家多了,成功的怎么没有几个,大多数都是半途而废,甚至根本进行不下去。以中国这种人口体量,能够改革成功的,也只有这么一个。
而整个八十年代,都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惯性期,知道要深化改革,知道要市场经济,也做了很多尝试,但之前计划经济之下所有的规章制度,所有的单位统辖,总不能一夜之间作废。
所以这个年代新旧并存,互相较力,各种奇奇怪怪的制度和事情,从根源分析就会发现,并不难理解。
所谓双轨制就是同时运行时两种物价体系,一种是计划内价格,比如一种物资市场价可能是二千一吨,但计划内价格国家指定八百一吨,那么国营工厂生产出来,就只能按八百一吨出售给下游的国营工厂。
另一种是计划外价格,这才是市场价,最简单的体现就是小商小贩,自由灵活的掌握物价。
虽然国营商店的粮食只卖二角一斤,小商贩能卖五角一斤,但小商贩不要票也没数量限制,随时拿钱随时买走。
而二角一斤的价格,得拿票或是粮油本,按居民一个月限量供应多少,超出的直接不卖。有时候遇着国营商店没有货的,你就是跳脚也没用。
所以目前是计划内为主,计划外为辅,但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价,有差价就必然有人动手脚。比如说各种批条,官倒应运而生。
为什么当时二代们那么容易发财,真正就是一张批条赚到撑死,人家的第一桶金,来的不要太容易。
国家当然也知道,这种情况不能持续下去,于是就有了价格闯关。就是取消计划内价格,强行通过市场调节接受一个并轨之后的市场价格。
闯关可谓一波三折,一直到九二年左右,才算是真正完成。而八八年,是第一次价格闯关。
虽然李建国还不知道马上就要进行价格闯关,但作为一个关心政事的知识份子,他很清楚现在的结症所在。
反观高重山,他是知道前世有价格闯关这么回事,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从来没有深想过。这回听李建国给他分析,才算是从根由上明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否则前世的这个时候,他也就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道读书的学生,哪里会关心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