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我爱洗碗(1/2)
1980年的曼哈顿,让周阳颇有几分陌生感。本该是全世界游客们来纽约后必到的打卡圣地——炮台公园,现在竟然都还没开始修建,映入周阳眼帘的只有大片的沙滩。
还好轮渡码头的位置,和四十年后并没有太大改变。所以周阳走下轮渡后,大致辨别好方位,又走了四十多分钟,总算看到了熟悉的中文招牌。
“你搵咩工?”
周阳刚走进一家职业介绍所的大门,柜台后的一位年轻小妹,立刻放下手中的杂志,热情地用粤语问道。
1980年的曼哈顿华埠,占地面积其实很小,也就纵横几条街而已。你如果速度快一点,一圈逛下来甚至不需要半个小时。但就是这么一丁点儿地方,却坐落着十来家专门帮人找工作的职业介绍所。
这是因为纽约唐人街是华人族群在美国东海岸,最主要的交流中心。许多远在几百公里外其他州落脚的华裔每到周末时,或乘坐华人巴士,或自驾车,来这里会友、逛街、吃饭、购物。
而同样的,远在宾州、麻州、康州的华人老板们,也都委托曼哈顿华埠的职业介绍所,来帮他们招工。
“我刚到美国,不会讲粤语,但英语流利,希望能留在纽约,什么工作都行!”周阳一边回话,一边悄悄打量四周。
只见墙上挂着一本日历,他也总算知道了今天的日期——1980年2月15号,刚过完情人节。
“不会讲粤语就比较麻烦,许多老板都不愿意要的!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女接待员听到周阳说的是普通话,也立刻跟着换成了普通话。但她浓重的粤语口音,让周阳听得颇为吃力。
“我是来美国读书的,错过了注册截止日期,需要九月份才能入学,所以准备先找份工作赚点生活费!”周阳一路上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给自己编一个留学生的新身份。
如果周阳没记错的话,新中国向西方世界派出留学生是从去年也就是1979年开始的,国内第一批公费赴美留学的精英总共也才几十人,在美国遇到的几率实在太低。
更何况他现在身上的打扮,虽说不是满身的奢侈品,但也是正式的商务装,和国内这个时代穿着呢大衣、中山装的留学生形象,肯定是不像的。
好在除了内地之外,宝岛每年来美国留学的学生也不少。宝岛和内地一样都是讲普通话,虽然也有口音区别,但和粤语比起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更何况香港因为学制的问题,出国留学基本首选英联邦地区。就算来北美,去加拿大也比来美国的要多得多。
女接待只是稍微打量了周阳两眼,就认可了他的学生身份。毕竟美国大学的学费可是很贵的,如果没申请到奖学金的话,经济负担会很大,出来打工赚点钱能减轻一点生存压力。
“原来是学生啊,你没有工作经验,选择余地不会太多,我先帮你找找看有哪些合适的!”女接待很快从前台桌子下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记事本,开始翻找起来。
别说周阳是个黑户,就算他有合法身份,留学生想要在美国打工,理论上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但需要向学校申请,而且如果是去校外打工,还需要获得联邦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
但唐人街的职业介绍所,根本不会问你是不是黑户,有没有合法的打工许可。女接待员很快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岗位,于是抬起头望向周阳。
“餐馆洗碗工肯干吗?上班时间从早八点到晚八点,日薪20刀。”接待员抬头瞥了周阳一眼,看到他点了点头,就抄下了一个电话号码。
美元的英文“Dollar”发音很像中文的“刀”,所以在华裔社区中,美元通常又被称为“刀”或者“美刀”。
“或者是制衣厂勤杂工?上班时间早八点到晚九点,日薪25刀。
还有餐馆外卖员呢?要求会流利英文,可兼职,没底薪,小费不抽成。”
女接待又连续报出了两个工作,周阳一点也不挑剔,全都点头应下。于是女接待又开始挨个打电话,联络发布招工信息的各个老板,帮他安排上门面试的事宜。对方一连打了好几通电话,很快帮周阳约定好了上门面试的时间和地点。
华埠的职业介绍所是在撮合成功后才会收费,全纽约统一价为20美刀。周阳可以选择自己付钱,也可以选择让老板先垫付,然后再从他工资里扣。
周阳现在身无分文,自然是选择后者。他拿着接待员递来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各个岗位的面试地址和面试时间,问清楚该怎么走之后就出门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