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恻隐之心(2/2)
张良嘴角上翘,心里想,就知道你这个小丫头想去办那件事。
“那还不快走。”张良站起来转身就走。
莫负本想起身离开,但看见碗里剩下的清粥和野菜再看了看周围的军士。这时顾不得烫不烫嘴,全都扒拉到了嘴里。鼓着腮嘟着嘴,衣袖一抹跟了上去。
张良听着背后唏哩呼噜喝粥的声音,噗嗤差点笑出声来。
蹬上准备好的马车这就上了路。
莫负现在对坐马车还有些后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紧紧的抓着窗栏全身绷紧。
“你那么紧张做什么。”张良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回过头就看见莫负那紧张巴巴的样子问道。
莫负没有回答,缓缓地将手松开,正了正坐下。
“把车赶稳一点。”张良撩起门帘向外面的车夫吩咐道。
接着车里便是一阵沉默。
张良心里想着算着很多事情,莫负则有些担心,那无法回复王命的公子扶苏怎么样了,还有那个被烧的满背是伤的小方士好些了没。这段时间的经历仿如一场梦,这些发生的事见到的人和书上写的有太多的不同。
莫负看张良的目光来来回回,好几次扫过自己,便直接先开口:
“说吧···”
张良看了莫负一眼,顿了顿才开口。
“虽然师兄我觉得问你这样一个黄毛丫头,实在有些儿戏,但师兄现在问,这也算是不耻下问了吧。”张良不知道是说给莫负听的,还是在给自己台阶下。
莫负没有回答,只是静静的听着。
张良再看了一眼莫负,便拱手开口道,“子房心里对上次师妹在我背上所留“功成身退”四字还是有疑惑。念此四字,也就是师妹觉得张良建功立业有望,为何又要退。”
莫负缓缓抬起眼眸,直直的盯着张良的眼睛说道,“师兄你我皆为谋人,乱世而出,若天子为剑,你我或为剑鞘或为助弓、或为祭刀以助天子立业。天下或为我们所拨动,大道却不为你我主宰,都如刀上之舞,薄冰之履。待天子立剑归高堂,世间复归平静之时,你我这样的人便都是多余,或许便有兔死狗烹之忧。”
张良看着这双黑白分明的眼眸渐渐如旋涡一般摄人心魄,说的话也句句肺腑直击人心。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有些凝重。
“良再问许师妹。”张良再度拱手,这次的拱手显得更加郑重。
莫负见他如此,也很正式地拱手还礼。
“吾一挚友项伯,是楚国大将军项燕之后,曾经任侠杀人,子房曾收留于下邳。最近项伯欲投奔吴中项梁,劝吾也跟随其去助项梁,事成之后可复立韩国。”
莫负垂下眼眸,沉默顷刻说道:
“师兄我是秦人,出生在秦,食秦米,受秦恩。这天下数百年的纷乱总该有个尽头。而这个尽头便是大一统。莫负希望乱世终,天下太平,如能这样自己,甘愿永远做那笼中雀,永不出世,终老闺中。”
“许师妹,你难道看不见吗?”张良撩开车窗上的布帘。
车窗外的田地,到处都是一片荒芜,只有远远一位年迈的老妪带着几个没穿裤子的孩子在地里吃力的刨着野菜。
“良不相信,暴秦你看不见,就算看不见,以师妹的聪明才智能感受不到吗?师妹从小锦衣玉食,居于深闺自然是不想去听、不想去看、更不想去管。”张良说着越来越激动,连眼角都泛起了泪光。
这一次许莫负却再也没有和张良斗嘴,只有又陷入了沉默。
“你可见那骊山之中的劳役,那都是有去无回,在看阿房宫、蜀山兀、再闻长城之下的哭声······百姓苦不堪言啊。”张良说完一拳击于掌中,良久没有再说话。
“子房师兄,只要始皇在一天,我之谋都以大秦为谋。”莫负说道这里的时候想起的师父留下的那句话,再想起自己两次不愿面圣,心沉的厉害,低下了头许久,再开口道:
“不过我们是同出一门,若不论朝政社稷。只论其人,莫负还是可说上一说算不得出谋划策。项梁此人在吴中威信颇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目前师兄你势单力薄,可以暂时托于项梁旗下也。”
“项梁身边还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副将,项羽。传说远观虬髯大汉,近观面相却俊秀异常,加之力拔山兮气盖世、还目生重瞳。”张良竟然有些犹豫的说道,“依据上古传说,此应为圣人之象,帝王之相啊。”
莫负对此人也有多耳闻,听到此处,闭上眼睛想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