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劝说(2/2)
“我是曲县青山村来的,我叫顾知夏,我是来找周大哥帮忙的。”
“帮忙?”周屠夫愣住了。
周子文回家找《大荣律法》时,就跟在后头了,他明明听见的是这姑娘撺掇着自己儿子去告状,分明是想利用自己的儿子,这么一转眼又是来找儿子帮忙的呢?
周子文这会儿也终于回过神来,刚刚的恐惧更多来自于被父亲撞破的惊愕。
可是现在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根本不需要害怕。
“爹,杨夫人的丈夫恐怕即将成为下一个我,既然有办法,我便想拼一把!”
他不想,也不想有人和他一样郁郁不得志,蹉跎一生。
看着满脸坚决的周子文,周屠夫低头沉默良久。
良久,他抬头,他看向周子文,眼神满是疲惫,“最后一次,子文,你答应爹,这是最后一次了。”
周子文重重的点点头,“好,我答应爹,这是最后一次,爹娘从小送孩子去学堂,为的就是让孩儿明事理,信公义,我不相信这天下之大就没有一个说理的地方,也不相信我大荣的法律保护不了我大荣的子民,若如此,孩儿便挺爹的,不再读书,歇了科举的心思。”
按照王县令的提点,顾知夏并没有先去府衙,而是去了路言驿。
这路言驿,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政府机构,它只是为那些求告无门的百姓所提供的一个申冤的地方。
顾知夏只是想借周子文的事情为恢复杨志安的考试资格做一个铺垫,虽然在这中间,顾知夏也是真心想要帮周子文一把。
但是,这件事情并不适合她出面,因为是名不正言不顺,她与周家不沾亲不带故,为周家出面站不住脚,因此这路言驿是最好的选择。
王县令曾经说过,这路言驿与别的衙门不同,它是不挂牌匾的,唯一的标志是一个青月。
象征着,这里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地方,可以还百姓一个清白。
顾知夏沿着王县令指定的地方,一家一家地找过去,终于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门前,找到了刻着青月的小石碑。
顾知夏深吸一口气,伸手叩响了铜环。
“笃笃笃笃……”没有动静。
顾知夏再伸手敲了,这回终于听见一点动静。
门内传来一阵混乱的脚步声。
伴随着脚步声,顾知夏还听见一阵争吵声。
“这里都几年没有案子了,怎么还会有人来?你就别多管闲事了。”
“万一是上头来巡查呢?”另一人说。
“不可能!也是走过场,哪会这时辰来。”这是刚开始那人的声音。
“那也得开门看看,万一真是有急事……”
“得,要真有事,你接。我可不管,清闲一点不好吗?非要劳心劳力。”
伴随着这声音远去,“吱哑”一声,门打开了,露出一张年轻的脸。
“请问……”
年轻人刚说了两个字,立刻被拽到门后,换了一副稍稍年长些的贼眉鼠眼。
“哟,小姑娘,不,小娘子,什么事啊?”那贼眉鼠眼的人一看顾知夏的妇人发饰,立马改了口。
顾知夏听出来了,这刚刚嫌人多管闲事的那位。
这人发现门外站的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年轻姑娘,便将刚才那年轻人挤走,自己出面了。
“我要申冤!”顾知夏一看这人就知道,他不是个靠谱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寻找着方才那个年轻人
她看出来了,那个年轻人才是能帮她的人。
那贼眉鼠眼的人,热脸贴了冷屁股很是失落,他朝那年轻人一挥手:“你去。”
顾知夏跟着二人走进去,穿过堂屋,又拐到另外一个屋子里,这才停了下来。
顾知夏打量着四周,实在不相信,这是王县令说的,为民伸冤的地方。
这屋子,比堂屋还要破旧。
屋子中央有一张案桌,上面空空荡荡的,只在角落里放着三四本案卷。
案桌后面有一排隔断,隔断后是数排木架子,上面堆着很多册子,用布袋子分别扎着。
除了案桌上干干净净之外,整个屋子,除了破,就是脏。
木架子上落满了灰尘,册子整齐、却又黯淡。
贼眉鼠眼那位叫安琥途,年轻人叫卓北平,二人都是路言驿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
此刻,安琥途坐在角落一张椅子上,脑袋向后仰,枕着手,望着案桌前的卓北平与顾知夏。
要知道,他们路言驿已经废弃很多年了,只是剩下一个空架子,很少人会到这里来,他们平日里拿着公家的钱,工作也很清闲,所以安琥途根本就不想揽事,只想快点把顾知夏打发走。
“小娘子,你怎么找到这儿的?”安琥途吊儿郎当地问。
“自然是一路问过来的。”说实在的,顾知夏有点不想理他,便随意答道。
这小娘子很镇定啊,安琥途有些意外。
安琥途终于摆正了脸色,盯着顾知夏,“我是问你怎么知道路言驿的,这里已经很久没接案子了,平头百姓也渐渐淡忘了这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顾知夏却不紧不慢地道:“百姓不知道,公门中人自然知道,我也自有人指点,这路言驿本身就是为百姓申冤的地方,我为什么来不得?”
闻言,卓北平眼中顿时放出了光,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你放心,路言驿正是受理百姓冤屈的地方。,你是来对地方了。”
“哼!”安琥途对此不屑,傻人一个,有福都不知道享。
顾知夏递上状纸,卓北平简单看了一下,铺开纸笔,开始做记录。
“为何周子文自己不来?”卓北平问?
苗家人对周子文监控严厉,周子文需要更有利的证据,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他自然是要去取证的,所以只能我来。”
顾知夏将事情缘由说清楚,桌北平便依言记录。
那边万事不管的安琥途却开口了,“你是周向文什么人?”
顾知夏道:“算是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