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蜀人难治(1/2)
大宋皇佑四年的壬辰春日,时光如同一位悠游于历史长河的老画家,悄然间,在西蜀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绘下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序章。
五十七年前,王小波与李顺的义旗虽已化作风中残影,但那份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却如同沉睡的火山,让茶盐私贩的暗流再次涌动,如同夜色中偷偷蔓延的萤火,照亮了蜀地不为人知的角落。
“蜀人难治”这四个字,不仅是对那片土地上复杂民情的轻叹,更像是朝廷放弃深度耕耘,任其自由生长的无奈宣言。四川,仿佛成了大宋版图上的一块遗世独立的翡翠,政策宽松得如同春日里不受拘束的风,与中原的严谨规范形成了鲜明对比,成就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行政秘境。
追溯往昔,党项人在边疆的叛旗猎猎作响,西夏帝国横空出世,那是十四年前的一个秋天,西北边陲的风中夹带着铁马金戈的气息。同年,大宋朝堂之上,一股名为“朋党”的暗流悄然涌动,如同深夜中密谋的烛火,照亮了权力斗争的幽暗角落。
欧阳修,这位文坛巨匠,以笔为剑,一篇《朋党论》横空出世,不仅为“朋党”正名,更如同揭开了一层温情的面纱,让朝堂之争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理论化、模式化的争论,让权力的游戏变得更加直白而残酷。
紧接着,宋夏战争的烽火连天,好水川的惨败,定川寨的再次失利,如同两道沉重的枷锁,让大宋的脊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契丹人见状,也不甘寂寞,趁机索求,富弼孤身出使辽国,以十万绢银为代价,暂时平息了北方的狼烟。
八年的漫长谈判,如同细水长流,终于换来了与西夏的和平,但这份和平的代价,是每年七万两白银、十五万匹绢、三万斤茶叶的沉重负担,每一份礼物背后,都是大宋子民的汗水与泪水。
内忧外患,如影随形。王伦、张海、郭邈山……这些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然短暂,却照亮了宋朝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金州民变、光化军的烽烟、桂阳蛮的反抗,还有王则的起义,如同野火燎原,让大宋的安宁成为奢望。
四年前的那个雨季,黄河在商胡口咆哮着撕裂了堤岸,如同天怒人怨的怒吼,而朝堂之上,庆历新政的余波未平,治河之策又成了新的战场,政令频出,却如同盲人摸象,久久无法定夺。
张尧佐的任命,如同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朝堂之上新的波澜,宋庠、文彦博相继离职,权力的天平再次倾斜。
今年,侬智高终于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大南国的旗帜在岭南大地飘扬,挑衅着大宋的威严。朝廷震怒,狄青挂帅出征,誓要平定这南疆之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