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滑头狄青假认师(1/2)
赵冰又对狄青与赵月嘱咐了一些关于三月三孔庙抢青大会的其他事情,又留下两匹马,自己单人单骑纵马出了无影崖。
这又是狄青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因为他家在狄家庄只是贫困户,养不起马,从小到现在,他还没上过马背上,更不会骑马了。
可赵冰临走前明确说了,从齐风寨到孔庙路途较远,所有人都是骑马前去,所以,狄青同样必须要学会骑马。
有宋一朝,因西北战马产区与北方战马产区均不在赵宋王朝的实际掌控范围之内,所以,马匹成为了大宋朝廷的重要战略物资。
朝廷鼓励农户养马,但必须贩卖给朝廷。
然而,当时马匹的养殖本来就是一件细致功夫活,成活率也低,圈养一匹战马的实际成本很高,所以,能养起马匹并贩卖给朝廷的家庭,在一个村庄里基本上都是有数的富贵人家才能办到,而狄家根本就养不起马,所以,狄青这个时候还真的不会骑马。
宋仁宗时期,朝廷的战马其实并不多,据史料记载,保持在十五万匹战马左右,跟盛唐时期的五六十万匹战马的规模是完全不能比拟的,所以,大宋禁军对外作战也是以步军战阵为主,步兵人数是骑兵数量的十倍,甚至更高。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赵宋王朝是个很特殊的王朝,在五代十国乱世之后建立,为完成统一,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始,直到澶渊之盟的四十多年之间,征战不断,最后却成为了历史上科技领先,经济发达,言论自由,文化鼎盛的盛世王朝。
然而,就这样一个臣子敢直言上书骂当今皇上而不用担心被杀头的开明时代,却有着一样令人悲哀的事实,那就是战马命比人贵。
大宋王朝应该算是历史上最好的王朝之一,也应该算是最坏的王朝之一。
言之为最好,是因为赵宋王朝的百姓,其生活水平比同时期其他王朝的百姓是最富足,品质最好的!
言之为最坏,是赵宋王朝三百二十年的历史中,北面失去了幽云十六州这块战略要地,先后面对的是辽、金、蒙古的侵犯,西边有西夏捣乱,西南又有吐蕃、大理国不消停,南边还有交趾国鼓捣,从建朝之后就没有安生过。
而且,北宋面对的辽和西夏,南宋面对的金,宋末面对的蒙古(元朝),都是正规的王朝帝国,可不是盛唐面对的突厥之类的游牧落,可以说是真正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没有了战马优势,没有天然屏障幽云十六州做为战略缓冲地带,却完成了统一,还令经济文化成就盛誉空前,人口达到历史的顶峰,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至于“积贫积弱”的说法,跟国策有关,也跟文人的嘴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武人是用刀兵杀人,一道将令出,万千枯骨埋黄土,而文人是用嘴杀人,文口一张,杀人不见血,何止万千孤魂与野鬼。
翻开赵宋王朝的历史,无论是正史与野史,我们能看到这是个名将辈出的朝代,若是仅以大宋朝的角度解读历史,却会让我们很揪心,若是以二十一世纪炎黄子孙华夏一家的角度,赵宋王朝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所涉范围更广的后“三国”或“多国”时代。
可以说,输了也是赢了!赢了也是输了!关键是内心真正想输的是什么?真正想赢的又是什么?
天圣二年,北宋社会的贫富差距开始拉大,狄家很不幸,狄母拉扯狄青狄云两兄弟长大成人已属不易,也造成了这个时候的狄青还没学会骑马。
赵宋王朝实行的又是募兵制,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有点的想法的人,或学文,或从商,很少主动投军的,而每个州县的官老爷又被分摊了硬性指标,官老爷也难呀,便打起了让犯人代替从军的主意,以完成上头的指标来保住乌纱帽。
狄青的哥哥狄云在西河县犯了事,盛怒之下没忍住,打断了当地纨绔子弟温富贵的腿,正好赶上了年尾,西河县的县令正为差几个募兵指标发愁的时候。
狄家在西河县一没人,二没权,三没钱,四没势可借,便有了现在狄青刺配从军之行,阴差阳错流落到了齐风寨。
现在,狄青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除了要学会“无影刀法”且融会贯通外,还必须学会骑马,加之他修炼“易筋洗髓功”,他自己都感觉有些头大,怀疑时间够不够用。
待赵冰远去,狄青看着赵月,想到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对方相处时间长些,内心却也是一阵欢喜,就算他知道自己几个月后还是要去从军,但至少能暂时在赵月的身边,他感觉挺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