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金归性初,姹女还归本性(2/2)
在激战之中,行者找到了妖怪的破绽,他大喝一声,使出全力一击。那妖怪受此重创,顿时妖法大乱。而那被妖怪迷惑的姹女,在这关键时刻,也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唤醒,她那原本被妖邪蒙蔽的本性渐渐回归。她看着眼前的混乱场景,眼中露出了迷茫与悔恨。
最终,妖怪被行者打得落荒而逃,唐僧得救。耗子精(金鼻白毛老鼠精)最终被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三太子率领天兵下界擒拿,带回天庭听候玉帝发落。
耗子精原是在灵山偷食了如来佛祖香花宝烛成精的,后下界为妖,还认李靖为义父、哪吒为义兄。她为了与唐僧成亲,摄取其元阳以成太乙金仙,将唐僧掳至无底洞。孙悟空发现她洞中供奉着李靖父子的牌位,于是上天求助,李靖父子这才下界将其擒住。
师徒几人在这洞府之中稍作休整,又踏上了那充满艰险的取经之路。那西天的佛光仿佛在前方召唤着他们,引领着他们不断前行。论丹道之奥义与劝世醒人
那出世的大道之关键,在于能够制伏金精。即便知晓制伏的方法,可要是功夫没到火候,没有领悟到其中真谛,就没办法返本还元。在道理与欲望相互交战的过程中,如果仍与性体割裂为二,那么必然会导致心性飞飏奔越、放纵猖狂,让自己难以站稳脚跟,这就是所谓的“工夫不到不方圆”啊。就像三藏,已经从困境中走出却又再次陷入,这是因为他对大道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得到的感悟也并非真实的境界。所以追求丹道的要点,必须精心去深入探究,要能够识得丹头所在。仙师是担心世人把虚假的当作真实的,所以又阐发出这一段道理,让人们能够仔细地去觉察和认识其中的精妙之处。如果仅仅把这些内容看作是文辞上的波折起伏,如“水穷云起,绝处逢生”之类的写作技巧,那就真的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了。
经书上说:“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当行者化为桃子进入妖怪腹中,强迫妖怪背负着唐僧出来的时候,那妖怪原本就不是心悦诚服、自然而然超脱的状态。所以出来之后又重整旗鼓,争斗混乱地打起来,把唐僧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不符合和合攒簇的道理。因为金不能归性,而水火土木相互僵持,这时候的金只是假象,之前在左边出错,现在又在右边出错,所以右脚上的花鞋又脱离变化而无法安定。子精是《坎》卦中的事物,从大地中出现,所以又被称为地涌夫人。难道没听说过地涌金莲吗?金莲就像是夫人纤细的脚趾,用花鞋装饰着。花鞋依附于《坤》土而行动,这是归性;脱下来凭空飞起,就是飞飏奔越,金不能归性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之前因为偏阳而向左旋转,左边的并非真实;现在因为偏阴而向右旋转,右边的也不是真实。“鞋”字,有和谐之意。左右分飞,哪里还有和谐呢?所以就不能脚踏实地,站立不稳。
然而姹女,本是我们的本性,为什么称其为妖呢?回归本性就是真精,背离本性就变成了妖精。回归本性,就能成就我们的本真,并且长久地潜藏其形;背离本性,就会成为妖之精,而我们就会遭受它的陷害。“唐僧被她一把抱住,咬断缰绳,连人和马,又被她摄了进去。”总归是因为不能制伏真金,导致脚跟不踏实,驾驭的缰绳中断。唐僧和龙马的脚力,原本就比不上妖精左右花鞋的脚力大,所以必须把它们一只只地收伏,以此作为根基。大圣看到半截缰绳,不禁悲伤无力,满眼流泪,急忙转身,勇猛精进,寻找到根源,才会有实际的效果。看到金字牌而知晓了她父兄的姓名,也就识得了丹头,怎么能不满心欢喜呢?她的父亲回归,她这个子女还能去哪里呢?抱着牌子直接上了天堂,向玉帝陈诉,那么全家都可以收服了。这就是擒贼先擒王的手段,是追溯本源的关键妙处。
等到玉帝命令太白金星宣李天王前来对质,而天王都不认识她是自己的女儿,哪吒说出了“灵山偷吃如来香花灯烛”这一段根由,才知道这是“结拜”的恩女。既然是女儿,为什么要提到结拜这一节缘由呢?天王姓李,属木,按照五行生克,木之子是火,他的女儿怎么会属金,呈现出金鼻白毛、通身金色的模样呢?却不知水中之金能够克木,而金又能生水来滋养木;木中之火能够制金,而火又能生土来滋养金。先是仇恨而后是恩情,所以是结拜的恩女。《悟真》中说:“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向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作亲情。”其中蕴含着颠倒的妙处,难以用言语说尽。为什么称她为“半截观音”呢?观音就像水中之月,如果只有水没有月,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姹女只是水中之金,不就是半截吗?
到了这个时候,“精在东南黑角另有小洞”,而金已经归性返回到东家,正是洞房花烛、“黑气氤氲,暗香馥馥”、匹配团圆的时候。“行者寻着唐僧和马匹行李”,脚力已经准备齐全了,这是老怪寻思无出路,磕头诚服,天王和太子押着妖怪回宫的时候。从现在开始,唐僧师徒四人就可以策马长驱,挑着担子,一起走上大路。所以修炼丹道的人必须先炼伏金精性体,使其坚韧不被磨灭,然后脚跟踏实,才能够向西前进。
如今世上的众生沉浸在欲望的海洋却不知悔改,在愤怒的火坑中却不清洗自身,陷入利益的陷阱却毫无怨言,坠入名利的深渊却没有醒悟,在昏睡的壕沟中不醒,在迷途上奔走却不知返回,落入虚荣的网罗却不挣脱,都是因为他们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而陷入空虚,永远没有尽头。
那孙行者果真是英勇无畏!在那阴森恐怖的洞府环境中,四周怪石嶙峋如恶鬼,毒雾弥漫似幽冥,暗器乱飞如夺命之矢,他却能如鱼得水般穿梭其中。那环境如此恶劣,仿佛是一个天然的死亡陷阱,可他的身影矫健而灵动,金箍棒挥舞间尽显英雄本色。每一次与妖怪的交锋都惊心动魄,那妖怪借助洞府的险恶环境不断发动攻势,但行者就像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无畏之舟,无论风雨多大,都能破浪前行。这场战斗,不仅仅是力量与法术的较量,更是在这恶劣环境中的生存之战,而行者无疑是这场战斗中的主宰者。
那孙行者恰似一艘乘风破浪之舟。此回中,困境如汹涌波涛将其包围。在那洞府之中,黑暗与危险仿若无尽深海。妖怪之妖法似狂澜,毒雾弥漫如迷雾笼罩海面,暗器飞窜似暗礁潜藏。然行者如坚舟,其心之坚定可破万难。他在这险象环生之境中,以火眼金睛洞察丹头所在,如舟之舵手寻得前行方向。
唐僧宛如珍贵之货物置于舟中,被妖怪觊觎。猪八戒则似同舟之桨手,虽偶有抱怨,但关键时亦能发力。那洞府环境恶劣,却挡不住行者救师之决心。他与妖怪激战之际,整个洞府仿若风暴之海,而他在其中纵横驰骋。
姹女还归本性,如迷途之舟重回正途。此中波折,皆为取经路上之考验。行者之勇,如同舟在惊涛骇浪中稳立不倒。他们一路西行,如舟在茫茫大海中驶向光明彼岸,此回不过是漫长旅程中一处惊险之礁滩,而他们凭借坚毅与智慧成功驶过。
“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修行启示:
- 金精与本性:文中的“金精”可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元素或能量。在丹道中,常将各种物质或能量进行象征化的表述,“金精”或许代表着某种需要被制伏和转化的关键要素。就如孙悟空与老鼠精(姹女)的周旋,孙悟空象征着修行者的本心或智慧,而老鼠精则代表着各种干扰修行、使人偏离本性的欲望或杂念。只有通过智慧和修行的力量制伏这些“金精”,使其回归到原本的状态,才能实现“还归本性”,达到修行的目标。例如,当孙悟空最终找到老鼠精的老巢,发现了她供奉的李天王父子的牌位,这就如同修行者在探索过程中,识得了关键的“丹头”(修行的要点或根源),从而为解决问题、回归正道找到了方向。
- 阴阳和合与平衡:丹道讲究阴阳的相互关系和平衡。在这一回中,天王与哪吒、唐僧师徒与老鼠精等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可从阴阳的角度进行解读。天王属木,木之子为火(哪吒),而老鼠精属金,金能克木,同时火又能制金,这里面蕴含着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这种复杂的关系暗示着修行过程中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的重要性。只有当这些力量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时,修行才能顺利进行,如同故事中最终各方力量相互制约,使得老鼠精被收服,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 心性的修炼与定力:孙悟空在面对老鼠精的种种诱惑和干扰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这体现了心性修炼在修行中的关键作用。修行者在追求丹道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杂念,如同老鼠精对唐僧的百般纠缠。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心性,增强自身的定力和智慧,才能不被这些干扰所左右,坚守住自己的本性和修行的方向。例如,孙悟空在与老鼠精的战斗中,尽管过程曲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最终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找到了制服妖怪的办法,这也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通过不断地磨练心性,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 返本还元的历程:整个故事围绕着唐僧师徒与老鼠精的冲突展开,最终以老鼠精被收服、唐僧师徒继续前行结束,这可以看作是一个“返本还元”的过程。在丹道中,“返本还元”意味着回归到最初的、纯净的状态,摆脱各种后天的污染和干扰。唐僧师徒在经历了这一番磨难后,继续踏上取经之路,象征着修行者在经历了各种考验和修行后,不断地朝着回归本性、实现修行目标的方向前进。而老鼠精从最初的为非作歹,到最后被收服,也暗示着即使是那些偏离正道的力量,在适当的引导和制约下,也能够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这体现了丹道中对于万物皆可转化和回归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