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杨嗣昌议战(2/2)
杨嗣昌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道:
“皇上,臣再三思索,觉得首辅大人未必亲自参与此战。从京城出发,即便是日夜兼程,首辅大人的速度再快,到达巨鹿的时间也当在大战后一两天。因此,奏疏中所述战况,或许并非首辅大人亲身经历。”
“至于杀敌十万,显然是胡说八道。东虏入关人数,最多七万人。如今兵分两路,一路最多三万多人而已。”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卢象升部在巨鹿之战的情况,臣也有所耳闻。当时卢将军所率兵马不足七千人,却要对付东虏岳托部的三万人马,形势之艰难可想而知。而高起潜……”
说到此处,杨嗣昌突然停下了,他直直地看向崇祯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崇祯帝见状,不解地问道:“爱卿为何停下了,但说无妨!”
杨嗣昌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下了决心,他说道:“高起潜此人,名不符实。”
“除了当初平定山东之乱时立下战功外,这么多年来,他寸功未立,逢战必逃。”
“臣猜测,卢象升在巨鹿之战中必定曾向他求援,却被他断然拒绝。因此,驸马巩永固在愤怒之下,才杀了高起潜。”
一口气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后,杨嗣昌顿感畅快了不少。
这些话,他早已憋在心中多时,只是因为高起潜的权势和地位,他一直不敢轻易吐露。
如今高起潜已死,他才敢在崇祯帝面前直言不讳。
他希望能借此机会,为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正名,也为大明王朝的未来扫清一些障碍。
杨嗣昌的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崇祯帝听完,眉头紧锁,似乎在消化着这些信息。
大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崇祯帝沉思片刻,缓缓开口:“爱卿所言,朕也有所耳闻。高起潜这些年来的表现,确实让人失望。但话说回来,他毕竟是内官中最为知兵者,驸马擅自处决,终究是逾越了法度。”
杨嗣昌点头称是,但又道:“皇上,法度固然重要,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驸马或许是在情急之下,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而且,从战果来看,驸马此举确实激励了士气,最终取得了大胜。”
崇祯帝轻轻叹了口气,又拿起第二份奏疏,那是曹化淳呈上的。曹化淳的奏疏先发而后至,是因为通政司的官员故意延迟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