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摆平闽越 正视匈奴(1/2)
东瓯国举国内迁至中原,闽越王骆郢又盯上了南越。
闽越派兵进攻与其接壤的南越国领土,南越王赵胡遵从赵佗的遗愿,有事情找帝国政府出面解决,不要自己乱来。于是紧急文书发往长安。
刘彻开会研究。这次出席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要么沉默,要么宣称开战,进攻闽越。
因为大家从上次处理东瓯事变的风格已经看出来,刘彻是完全倾向于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中央官员没人反对,地方上有,淮南王刘安。
前文提到过这个人,文皇帝的亲侄儿,按辈儿排是刘彻正经的堂叔。
刘安的态度和老太太生前是差不多的:匈奴人我们惹不起就不惹,两越都是蛮夷就没必要理睬。不过老太太已经死了,刘安上报的文件被刘彻扔到了一边,可惜了一篇好文章和刘安的绝世文采。
会议的结果当然是出兵进攻闽越。这次可以光明正大地用兵符征调天下兵马,不用像上次一样冒险征兵。
主将两位,大司农韩安国,大行令王恢。大行令就是后来的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长,九卿之一,部级干部。
韩安国领兵出会稽郡,王恢领兵出豫章郡,一个浙江一个江西,两路呈钳状进攻闽越。
闽越王骆郢豪气冲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怎么说我也是地头蛇。
但是闽越国内还存在另外一种风潮,和谈。实际上和谈才是闽越国人的共识,以骆郢的弟弟骆余善为代表。骆余善和他的族人以及闽越高级官员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如何对应帝国军队的大举进攻。
会议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帝国军队数量庞大,即便闽越侥幸一战得胜,其后果是招来更大规模的进攻,直至亡国为止。与其如此,不如杀掉骆郢,人头送给帝国军。
帝国军能因此罢兵,那最好不过;帝国军如果不理睬,继续进攻,我们再武装对抗也不迟;如果最后战败了,海外找个岛栖身就是。
骆郢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被做掉了,人头送到王恢手里。王恢马上通知会稽方面的韩安国,暂缓进军,报请长安再做决定。
不战而屈人之兵始终是上策。
很快长安发回意见:停止进攻,全军撤回,并册封首任闽越王骆无诸的孙子骆丑为新的闽越王。
回来后韩安国即被晋升为御史大夫。
闽越那边并没有安宁。骆郢是骆余善杀掉的,帝国政府却封骆丑为王,而这个骆丑比较软弱,根本压不住骆余善,看情形骆丑早晚也要被做掉。
情报部门将这一事态报给最高层。刘彻最后采取的措施是,两王同立,骆丑和骆余善同时为闽越王。
这个想法够馊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笔,同时立俩王,明摆着让他们俩互掐。
不过这始终算个解决之道,闽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管是和平还是内斗,至少对帝国不会造成任何威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