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正面开战 刘武重压(1/2)
剧孟是洛阳本地人。
能被太史公写进史书,并称之为一声大侠的,当然不是简单人物。
这个大侠,不是说武功多么高,多么能打,而是其行为令人尊敬。
太史公原文,“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这个描述,比后世小说里所谓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要高出不少境界。这个侠,也正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侠。
千古文人侠客梦,文人和侠士其实是相通的,两肩担道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过比较无奈的一点,大家对文人很称道,对侠客却很鄙夷,把他们和暴徒等同起来。
连太史公也感慨,社会舆论对侠客的误会太深了,“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汉帝国初期,政府对民间的干预比较少,而且当时的主流基调也不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这些侠客有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只要不杀人抢劫占山为王之类,政府也默许他们的存在,侠客们的行径也都是比较光明的。
甚至由于侠客们相对良好的声誉,很多政府官员都喜欢结交他们,比如袁盎,就和剧孟关系很好。
剧孟来见周亚夫,周亚夫喜出望外,“剧孟都没有参与吴楚造反,我就不用担心他们能成什么大气候了。”
堂堂帝国太尉都这么评价剧孟,这句话便以极快的速度传播来开来,造成的结果,上至政府高官,下到布衣平民,都要和剧孟攀交情。
虽说剧孟没有投到刘濞麾下,不过刘濞用钱收买了不少所谓江湖豪杰,当然,这些人和剧孟不是一类人。这些人难保没有几个人才,加上刘濞自己麾下的,用人才济济形容刘濞,也不过分。就看刘濞会不会驾驭这些人了。
可惜刘濞不是这块材料。
做统帅不一定自己非要通天彻底。刘邦会什么,好酒及色,但是他有超强的接纳能力,非常能容,从前朝贵族,到老学究,到杀狗的吹喇叭的勾引大嫂的,到无业游民,他都容得下。而且又有极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洞若观火,他可以从成堆的选择中找到哪个是最合适的,即便选错了,马上改正。
按理说刘濞可是刘邦的亲侄儿,多少应该有些遗传吧。没有,一点没有。
吴楚联军开始向北进攻后,刘濞的大将军田禄伯请求分兵,要五万人,刘濞进攻函谷关,他负责南下进攻武关,两路威胁长安。当年刘邦项羽灭秦其实就是这么做的,一个在北方牵制政府军,一个在南方势如破竹。应该说这是进攻长安最有效的途径,而且有前例可以借鉴。
可是刘濞不听。
刘濞疑心太大。刘濞的一个儿子说,如果真放田禄伯出去,他会不会倒戈?我们在干什么,造反啊。反兵是不能借人的。
田禄伯被拒绝了,就因为刘濞儿子一个根本不成理由的理由。刘濞还没怎么样,就先把自己的大将军得罪了。
不止一个田禄伯。
有个年轻的桓将军,从战略高度提了一条建议,吴楚联军基本都是步兵,而周亚夫的政府军,以骑兵和车兵居多。步兵可以涉险,骑兵只能用于平原作战。与其和周亚夫正面对抗,不如回避之。
一路向西,沿途的城,能攻的就攻下,不能攻的放弃,第一目标,占领洛阳。洛阳、荥阳、敖仓三个地方只要到手,后勤就没有问题,整个天下就到手了一半。
大王如果喜欢稳扎稳打,那等到周亚夫的骑兵大军开过来,我们根本没法对抗,败局已定!
桓将军能看到这一点,绝世人才啊,可惜就是跟了刘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