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左车献计 英布投奔(1/2)
这场战争除了韩信的战前谋划和战场指挥,还涉及情报战,心理战,更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如果陈余听了李左车的话,如果在背水大战时陈余豁出去了要跟韩信拼命到底……如果其实是个没有意义的词。无论如何,韩信来到了,看见了,征服了,整个天下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里,其中当然也包括项羽和刘邦。
在井陉口一战后的总结表彰大会上,诸将再也没有先前的疑虑和不屑,纷纷向韩信道贺。韩信依旧面色平静,却难掩内心的无限骄傲感。
诸将恭恭敬敬向韩信请教,“兵法云,布阵当右、后山陵,左、前水泽,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背水布阵,还对臣等说破赵后再吃饭,臣等不服。最后将军大胜,臣等不知这是何方战术?”
韩信淡然笑了笑,“兵法里也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君恐怕没注意吧?”
韩信如果率领的是项羽麾下的江东子弟军,战力超强,也没必要费这么大劲布什么背水阵,正面进攻完全可以击败赵军,可韩信手下的兵实在不像样。
用韩信的话讲,这叫“驱市人以战”,从大街上随便抓个人来上战场,战斗力可想而知。唯有把他们放入死地,断绝所有退路,才能激发他们的战斗力;如果放在生地,肯定都跑光了,还用什么打仗。
诸将听完韩信的解释,再次拜倒,心悦诚服,“臣等自愧不如。”
韩信抬头看了看天。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在《孙子兵法.九地篇》有描述,原文是“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句话酷是酷得很,但是尽量还是离死地越远越好,一般情况下的结果,是陷之死地而死得更快,置之亡地而亡得更惨。
有人说韩信的背水一战坑了中国人两千年,这话虽然很扯淡,但是好像中国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
刘邦在荥阳前线得到捷报,心情万分复杂,既高兴又担心,甚至有点恐惧。因为韩信的表现太可怕了,这样都能打胜仗,如果有一天他要造反怎么办……
韩信的胜利,让项羽也不得不开始注意这位当年自己帐下的无名小卒,赵地已经差不多和楚地接壤了,项羽不得不再次分兵,去进攻韩信,韩信也暂时在赵地停留了下来,应对项羽的攻击。
整个天下陷入了平衡,项羽在中间,北有韩信威胁,西北有彭越骚扰,南有英布叛军,西有刘邦正敌。暂时还看不出楚汉双方谁占优势,就这样又一直相持了近两个月。
平衡是被用来打破的,这一年的十二月,淮南王英布战败,抛下了他的部属,跟先前刘邦的使者随何一起来投奔汉军。项羽也得以把淮南的项声、龙且调到前线,顺便还收编了英布丢弃的士卒。刘邦开始慢慢呈现弱势。
韩信在井陉口大胜后,悬赏捉拿李左车,很快就有人把李左车绑了送来。韩信马上松绑,对李左车非常客气非常尊重,请他上座,自己坐下位。
韩信下一步想北攻燕国,东伐齐国,尽管没接到具体的作战命令,但肯定是早晚的事,先做准备至少不是坏事。韩信向李左车请教对付燕、齐有什么良策。
李左车顾念到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败军之将不言勇,没资格发表意见,然而韩信一再坚持,一再表示自己是诚心请教。
李左车也不好再推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告诉韩信,与其耗费军力进攻燕齐,不如暂缓行军,安抚赵地百姓,然后派人去北方说服燕国,燕国绝对不敢不从;燕国既已臣服,齐国也一定会望风而降,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上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