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发工资(1/2)
荆尧在村子里买了一头猪,屠夫宰了之后切割成块,分发到各个村子里,这些肉都要紧着干苦力活的那些壮劳力,其他人只能吃些菜饭了。
猪肉交给钱家媳妇他们去煮了,跟着菜儿,满满两大锅,那肉香味飘得不止十里。
到了时辰,周林铜锣一敲,大家自觉的过去排队,肚子早馋中午吃了肉,晚上领了钱。
铜板用红线串了起来。串串一百文,沉甸甸的。
大家高兴啊!说不出话。
有几家孩子被押去服役了,对上头的官大人那是恨得牙痒痒,之前还想,十天一发,后头怕是要找理由克扣一些,可这会银子拿在手上,一数,没少,整整一百个。
就是后头来的妇人和夫郎,这会捧着银子,都激动得不成样子,眼里绽放着光芒,那种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他们也能像汉子那样,赚银子了。
“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钱呢。”一个妇人忍不住哭了出来。
她的男人连忙安慰道:“别哭别哭,这不是发了工钱嘛,以后我们天天都能赚钱啦。”
“是啊,我也是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得有钱了。”另一个妇人也说道。
“太好了,有了这些钱就就可以买粮食了。”一个年轻的夫郎兴奋地说道。
“没错,我们终于不用再受穷了,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大家纷纷附和道。
这些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平时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看到这么多钱了。如今,他们终于有了赚钱的机会,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喜悦。
在这个时代,女人和夫郎们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只能依靠男人赚钱养家。但现在,他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钱,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法言喻的。
他们感激荆尧给了他们这个工作机会,让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工钱发下去,几百号人,来自九个村子,一下子就用掉了几百多两。
虽然每个人分到的只有区区一百多文,但因为人数众多,再加上食物等其他开销,总共也花费了不少。
一名禁卫军小声嘀咕道:“老大,你看这些村子一直都很穷,而且代代如此。”
其他人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
这些禁卫军心里也开始担忧起来,担心最终会白费力气和钱财。
几百多两银子对他们来说不算小数目,但也不至于让他们惊讶得合不拢嘴。
能够进宫并侍奉在皇帝身边的禁卫军,要么有真本事,要么有家世背景。
十天就用掉了这么多银子,如果要把这条河挖到一个月,恐怕所有的银子都会被浪费掉。
然而,当看到村民们卖力地干活,拿着微薄的工钱,颤抖着手数钱,眼眶泛红时,他们心中不禁感到一丝酸楚。
这里简直太穷了,人过得都不如他们家里的牛马。
周林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感叹。即使是干旱,当初为什么不搬走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后来,他曾向方子晨询问过此事,得到了答案后,他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原来,庆阳县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贫穷。起初,人们还能勉强填饱肚子。然而,随着赋税的加重,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虽然俗话说“故土难离”,但当连饭都吃不饱时,离开故乡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可是,要搬到哪里去呢?
百姓们手中并没有足够的银子,如果前往镇上,一家老小的生计将成为大问题。
他们需要考虑食物、水源和住所等方面的开销。虽然可以找工作,但工作机会并不容易获得,而且通常只招收汉子。
住在镇子里,除了呼吸新鲜空气,其他一切都需要花钱购买。
那么,如何用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呢?如果搬到其他村庄,同样面临诸多困难。
那里可能没有足够的土地供耕种,或者已经有其他村民占据了资源。
这样一来,新搬来的人家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这些都是现实中的难题。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禁卫军都沉默了,几个人搬出荆尧给大家怎么的福利,让大家排队领取。
几个夫郎小心翼翼地提着一块豆腐,步履匆匆地朝着家的方向赶路。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忙碌于给工地做饭。随着天气逐渐炎热,他们还贴心地帮忙制作清凉解暑的汤品,并送往各个角落。
有时候,忙碌得连吃饭的时间都错过了,但荆尧认为他们的付出并不比那些在工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少,因此他总是会把多余的食材送给他们带回家。
这些夫郎们都非常淳朴善良,尽管有些不好意思接受这份好意,但能带着一些食物回家让大家都感到十分高兴。
十天一到发了他们应得的工资外,荆尧还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块豆腐,作为福利。
这边土地夯实,河道难挖,一铲一锄都是使的力气活儿。
大家干了不过几天,手心就起了水泡,破了,能看见里头通红的肉。
一些十几岁的哥儿和姑娘都疼得掉眼泪,但没一个人停下来。
他们咬着牙,继续劳作。
汗水湿透了衣衫,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土地上。
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样的场景荆尧看到眼里,实在佩服他们的毅力和精神,所以他才想补偿一下大家。
手里拿到豆腐的人都激动得难以自抑,纷纷热泪盈眶,不停的说着温煜的好话。
“大人真是好人。”
“老天开眼啊,庆阳县的福气。”
百姓们纷纷感叹道。
他们知道,如果不是这位大人的到来,他们可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怎么能不珍惜呢?
即使手上磨出了水泡,他们也愿意坚持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