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剿匪不是剿匪(2/2)
刘云樵频频点头。
又问:“该如何分?”
对曰:“可择可靠之兵,分驻各乡县要冲,捡一营精兵机动出击,遇匪则穷追不舍。如此贼势日蹙,一年可收全功!”
刘云樵连声道好,接着环视众人:“谁愿分兵驻守?”
结果无人应答。
要分可靠的兵马,各府县的绿营兵是不行的。这些绿营兵常驻地方,早就跟地方势力同流合污。甚至有些土匪根本就是绿营军官养的,让这些绿营去剿匪,根本做不到。此时所谓可靠的兵,其实还是各个官员自己拉起来的团练。比如李云梯的同安乡勇,刘勇强手里的建宁乡勇,以及陈维汉手里的潮州乡勇。
但谁愿意把自己的兵分散开来驻扎呢?
明显追击剿匪才是立功的机会,分散开来只是提供情报,限制土匪活动空间,根本就没有功劳可言。
最终还是刘勇强做出了牺牲:“卑职手下两千建宁乡勇,熟悉地方。可分散各地,卑职原以三月为期,试用此法,若见成效,诸位大人在推广不迟。”
“此为稳妥之言。”
刘云樵更满意了,关键时刻能不计个人得失为上官排忧解难,这也是他为什么欣赏刘勇强的原因,不仅仅因为刘勇强救了建宁府,也救了他一命。
刘云樵又道:“本官会行文建宁府,令该府士绅团练,悉听汝令,配合剿匪。”
刘勇强沉默片刻,突然沉声建议:“卑职还有一策。我部兵马久习洋枪洋操,颇为严整精炼,各地团练人员驳杂,不习武艺,我军分驻之际,正好助各士绅训练乡勇,以防不测。”
太平军连续两次攻入福建,谁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三次?虽然大形势上,湘军在江西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但太平军还在乡间四处流窜,动辄裹挟几十万人,万一他们在江西站不住脚再次窜到福建,谁能不怕。
刘云樵深思熟虑一番:“如此甚好。”
“卑职领命,即刻前往军营安排军务。”
刘勇强提前离场,一出延平府衙,气血就压制不住上涌,面色潮红。
“他的机会来了!”
提出那个建议,他真的很害怕,害怕这些城府很深的家伙们看出什么。这是一次天大的机会,他有两千人,分散成一百股,然后去乡下指挥乡勇,训练乡勇。一个兵带出十个乡勇的话,那就是两万人!
练出两万大军,以后他在福建可以横着走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一离开,这群文官反而为他不值。
只是没人说出来。都知道刘勇强为什么只是个县丞,不是他贡献少,而是他没有争取过立功的机会。他从来不争功,这是同僚喜欢他的原因。却没人否认他能打仗,会打仗。
陈维汉知道,没有刘勇强的炮队轰塌城墙,压制粤匪火力,就没有饶廷选、周天受那些人的夺城之功。可他留在后面,尽管起了很大作用,功劳却都是别人的。他的功劳和作用在报公文书上体现不出来,只会记录‘某部炮队轰塌城墙,某部大将先登入城云云’,战功为首的,无非是先登、斩将、夺旗之类,这些都不是躲在后面打冷枪的部队能抢到的。
刘云樵知道,刘勇强战斗力有多强,从衢州赴援,杀回福建解救建宁府。那是一场让人震撼的壮举,可最后功劳并不大,李云梯甚至没能凭借这份功劳当上县令。因为当时刘勇强是接到李云梯的信返回的,属于擅自行动,朝廷功过相抵,不赏不罚。朝廷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违背朝廷大战略的行动,勉强认可算主动出击,已经是李家背景深了。
李云梯知道,刘勇强向来不争抢,早期功劳让给了自己,否则现在不至于只是一个县丞。他为此是有点愧疚的,所以能配合刘勇强的时候,一直积极配合。当了县丞后,刘勇强还是不争抢,让他都有点替对方着急。这个人似乎太过于以大局为重了,公私公私,公私兼顾才是中庸啊。
他们站在各自的观念上,都没看出来刘勇强行为下隐藏的深层图谋,只看到刘勇强为了剿匪大局,牺牲了自己立功的机会。却不知道刘勇强对待剿匪,从来不是简单的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