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燧发枪问世(2/2)
虽然赵安此时还在西南,但是他的目标从来就是东北的建奴,东南的倭寇海盗,北边的蒙古。
至于农民起义军和明廷,赵安更多的是坐山观虎斗,吸收二者的优秀人才,趁机扩大地盘。
但是对于一些优秀的人才,赵安也是势在必得的,就比如起义军中的李定国,要不是明廷内斗太激烈,这位晋王殿下说不定真可能成功再造大明。
就如同再造大唐的郭子仪、李光弼一样,可惜的是,内斗太过于严重了。
这也是赵安一直以来都很难理解的一点 ,为什么都已经到了快要亡国的时候,或者说已经亡国了,但是华夏内部的那些士族们还是喜欢内斗。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赵安就开始让兵器生产工厂,大量的生产燧发枪,不过由于种种的原因,产量依然很低。
每个月仅仅能生产一百多支枪,这个产量对于赵安现在手里的士兵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赵安现在手里的正规武装,主要是分为三大块:
马钰的八百骑兵。
韩烈的2000步兵。
赵火的2000步兵。
次级的武装就是赵家运输处以及安保处的另外几千人。
赵安将生产出的枪支均匀的分配给赵火以及韩烈,让他们结合火枪兵配置相应的其他步兵,比如盾牌兵,枪兵等等。
最重要的当然是将火枪兵的齐射方阵传授给他们。
火枪兵虽然早已经出现,但是在战场的实际作战来看,长期的处于不如骑兵的阶段,这其中当然是有一些诸如射程、射击精度等这样的一些客观问题 。
但是也有没有采取合适的作战方略的原因,火枪兵现在装弹的时间较长,如果不搭配合适的方阵。
在第一轮的射击之后,就容易被骑兵贴脸,从而被近身搏杀,但是搭配上合适的阵法就不一样了。
对于军阵一道,赵安并不擅长,所以只是将一些思维告诉赵火与韩烈 ,希望可以给他们一点启发。
但是对于缺少将领这件事,赵安也并不是太担心,说白了打仗这个东西,就是打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就算自己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将领,打着打着自然就会有将领冒出来,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政治手腕永远大于军事手腕。
建奴前期在辽东虽然是处于优势,但是一直都没有能够对大明产生真正的威胁,建奴真正对大明产生威胁是从皇太极开始的。
皇太极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皇太极新政),加强中央集权。
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解除后顾之忧。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
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
以汉制汉的政治方针才是建奴夺取天下的根本原因,不然就凭那几万八旗军,就算再能打也不可能坐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