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矿场见闻(1/2)
摇晃的公交把姜茶带到了矿场,远处一眼望不到头的山上到处是机器轰鸣声。傍晚的天空还下着小雨,山上到处是星星点点的灯光。
穿上雨衣拿好大包,朝最近的招待所走去。没想到连找两家都是满床了,最后还是前台大姐指路,才找到一家比较偏的有房间。
紧挨着矿场到处都是灰,不管是房顶路面还是空气里。进屋桌子和窗台上都是薄薄的一层,这还是上午刚刚擦过的。
把房间整个擦一遍,又进空间洗澡换衣服,这才躺在床上好好歇会儿。坐了将近9个小时的车,全身都要摇散架了。
还好她吃了晕车药,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刚蒙蒙亮,外面轰隆隆的声音把她吵醒了。
和前台的大姐打听才知道,那是矿场炸石头开矿呢!“小打小闹的声音,这才多大的动静啊!外地人啊真没见识!
每个过来的人都问问,这有啥子可看的?你们是没看见71年矿场的动静,据说是全国第一。1000多矿上员工和家属,用木槌、锤子、铁锹,14天加工出铵油炸药上万吨。
那年五月“轰”的一声,大爆破开始,整片山震起的烟像蘑菇似的。周围的金沙江浪都要起来三尺高,整个天都是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了。等彻底能看清楚,以前大山没了,变成了现在的矿场。
现在这小打小闹的,听着跟玩似的。”姜茶都听懵了,好厉害!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全凭人工实现类似核爆的蘑菇云。上万吨炸药居然还是非专业的员工家属,这么短时间手工做出来的。
这个年代有他的弊端,但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真正做到了,贯彻落实主席语录。
背上书包穿好雨衣雨鞋,姜茶去矿场办理提货手续。难怪厂办提醒她穿雨衣,打伞看路实在是不太方便。
满脚泥泞的到了矿场,在外面用水冲了半天才进人家办公室。“哎呀,还是小姑娘讲究,你瞅瞅这一早上,过来多少人了?就这姑娘鞋子冲干净了,都这样我得少干好些活。”
拿着墩布的大姐一脸牢骚,早上肯定是忙惨了,这种天气随便踩踩到处都是泥。“您好,我是首都钢厂过来的,这是我的介绍信和工作证。”
一个戴眼镜的男人接过来,仔细的看了一下午“你就是过来提货的小姜,周书记已经通知我们了。等会儿我给你办手续,车皮定了吗?哪天的?我好联系个师傅给你送过去。”
“车皮是6天后的,您看什么时间方便,安排师傅送货,还得带装卸工,差旅费等会儿我一块交了。”
这是规矩,路不好走时间长,相当于出个短差。司机师傅和装卸工的工资就由姜茶垫付,回厂后再保销。
拿着填写好的单据,让她先去财务交了运输和差旅费,然后给了一张条子告诉她三天后过来跟车去火车站。
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回走,刚交班的工人,买菜的家属。大家天南地北的过来建厂,独有的西南口音东北话,让她听得有点串台。
在饭店吃了碗面,辣辣的肉丁炸酱裹着劲道的面条,这时候的国营饭店大师傅个顶个的手艺好。
回到招待所,换身干净衣服,把雨衣雨鞋在水房冲干净。抓把瓜子去找前台大姐聊天,没什么事儿打发时间。
姜茶到前台,那个大姐正织毛衣呢!“呦,小姜回来了?咋没出去逛逛啊?”“嗨,这不是哪都不熟,就想着过来和您打听打听,咱们这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说着掏出一大把瓜子,一副咱们好好唠唠的架势,大姐把毛衣放在一边,磕着瓜子和姜茶闲聊天。
“尝尝咱们这的油底肉,蒸好了沾着辣椒蘸水,滋味儿绝了,你们北方人肯定没吃过。”“大姐您不是北方人?”姜茶猛地一问,给大姐逗的直乐。
“你这女娃太逗了,我是云南过来的,咱们这口音都带偏了。东北话太魔性了,谁听谁上头。”
可可爱爱的口音,见证了大迁徙似的支援三线厂,全国数十万人的奔赴,才有了今天这座扎根西南边的浩大工程!
中午大姐交班走了,姜茶穿上雨衣打算去尝尝油底肉,让大姐赞不绝口的美味,肯定是差不了的。
点了一个油底肉,一个米豆腐,在饭店找个旮旯坐下。吃饭的好多都是过路的司机师傅,像她这样单身的姑娘一个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