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军南下(1/2)
第一百章大军南下
为预防太子的母亲将来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政治,北魏王朝借鉴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故事,形成了一套野蛮的传统:册立太子之后,要杀掉太子的亲生母亲。
北魏王朝把此定为一种制度,延续了一百余年。
直到北魏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册立儿子元诩当皇太子时,元诩母亲胡充华没被处死,打破制度传统。
宣武帝元恪逝世后,六岁的太子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胡充华顺理成章,以皇太后临朝称制。
这位北魏王朝一百年以来,第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太后,用事实证明:那野蛮的习俗,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性。
胡太后自从当权,除了大肆营建佛寺和佛像外,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伤害王朝上。
如火如荼的遍地起义暴乱,大多数由她激起或者触发。
洛阳孤立在黄河南岸,已进退失据,可像蛆虫一样的政客们,仍拥挤在权力魔杖的四周,斗争不休。
公元528年,即武泰元年,魏孝明帝因与胡太后不睦,密诏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举兵南下。
故尔朱荣几举全军之力,兵马万余,分纵南下,大军行至上党,闻孝明帝为胡太后所害,并先立元姑娘为女帝,后又改立临洮王世子钊为帝,大怒,乃抗表陈胡太后罪状,以“问侍臣帝崩之由”为辞,发兵赴阙,直扑帝都洛阳。
而受命锐出全军的先锋三千,就是以麾下大将贺拔岳为主帅,燕不回和达奚武为左右,兵锋直指洛阳北最重要的黄河渡口之一——孟津。
而达奚冰与柳叶,也在其中。
这趟旅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必定会被载入史册,成为影响这个王朝之后一百年发展轨迹的开端。
反观胡太后毒死亲子的行为,不仅凶恶残忍至极,而且还愚不可及。
元诩妃子潘充华生下了女儿元姑娘,胡太后对外诈称生下男孩,并将女婴立为皇帝。
之后事情败露,胡太后知道无法继续隐瞒,不久便宣布“所谓皇子本是皇女”。不仅暗害杀死了潘妃和幼女,还另立元诩族侄、年仅3岁的元钊为皇帝。
对此容忍良久的天下,终于哗然骤变。
这种重大的事件竟如此儿戏,胡太后把政治看得太简单了。
契胡部酋长尔朱荣也等来了时机,率先发难,一面宣言要追查皇帝元诩的死因,一面不承认胡太后政府。
尔朱荣与并州刺史元天穆商量,计划立“素有令望”的元子攸为皇帝,于是派堂侄尔朱天光等潜入洛阳,在月缺楼上,秘密会见元子攸,告诉了尔朱荣的废立计划,元子攸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答应。
尔朱天光回晋阳后,尔朱荣仍然犹豫,于是鼓风开炉,铸造献文帝诸子孙十二尊铜像,结果只有元子攸的铜像被铸造成功,尔朱荣这才终于下定决心,拥立元子攸。
——
四月丙申日。
冬夜的高渚港,月朗星稀,满目肃杀。
寒风萧瑟,洪波涌起,滚滚黄河,翻卷着澎湃的浪花,一路向东,不复回还。
一如天下一时多少豪杰,怀抱着各自的理想与正义,投身入历史的浪涛之中。
二十二岁的元子攸,独立江边,望着滔滔江水。
这一夜,他思索了很多。
也思索了很久……
他想起先帝元诩生前,派人秘密送给他的亲笔信,里面所阐述的担忧和顾虑;
他想起了自己初次进入洛阳,宗室和世家看待他那不屑的眼神,以及被任命右军统领后,周围人对他态度的转变;
他想起了那个号称国师的黑袍谋士,为他分析出的天下局势,还有那场交易。
“我所说的,都会实现,但实现一切的,却不是我。”
人称“乌鸦军师”的黑羽道袍,最后的结束语,却艰涩的如同一句字谜。
成为皇帝,这种乍听上去如同天方夜谭的风言风语,在他的口中,轻描淡写地顺理成章。
说实话,自己其实并不相信他的所言所语,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野心,将自己亲姐姐的终生幸福,寄托了出去,安排成全了与南梁废皇子萧赞的联姻。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元子攸始料未及。
更可怕的,是变化的轨迹,正如乌鸦所预测的一般,分毫不差。
可就在一整块拼图就差最后一片的时候,他却带着裴家,平安抽身退场了。
这猝不及防,让元子攸当时异常愤怒。
但现在,他好像有点想通了。
而现在,他应该做的,仅仅是渡过面前这一江涛涛汹涌的河水。
“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真的会如乌鸦所预言的那般么?”
他反复询问着自己的欲望。
当东方天空泛白时,他终于下定决心,下令手下,带着自己,连同兄弟,一起渡过黄河,踏上北上的道路。
而迎接他的,是贺拔岳率领的大军。
贺拔岳、达奚武、燕不回齐齐下马,向他面前深深跪下。
而这时的他,已经知道,自己俨然已经立于,历史洪流的风口浪尖之上。
“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以匡扶正义为己任,早日登基,一统正位!”
全军齐声呼喊,声响犹如源自三山五岳、天地人间。
而这一切,发生的,是如此突然,又快速。
恍惚然,恰如一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