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死亡教育(1/2)
下午陈林正忙的时候,他看到贺护士长带着两位医生去晨晨的病房,一男一女看起来30多岁,都很年轻的样子。
贺老师出来后他上去打听情况:“护士长,刚刚那两位就是疏导小组的医生?”
贺护士长:“对,人家来来和孩子聊聊,看看什么情况,说要评估一下。”
陈林:“评估?还挺严谨,我以为谈几句话就结束了。”
贺护士长:“哪有那么简单,人家这也算出诊,就得有出诊记录,之后还要写评估报告,不能随便聊两句就没事了,万一以后真出事了算谁的责任。”
陈林:“也是,万一真的有抑郁症之类的情况想不开,医生谈话没及时发现也要担责任。”
等过一两个小时,他又见到精神科医生从病房里走出来,和贺老师交代两句。
他又跑过去站在一边听。
医生:“贺老师,我们这边谈完了,先走了哦。”
贺护士长:“好的,你们聊得怎么样?”
医生:“孩子情绪是有点问题,我们也开导了一下,估计还要再聊两次,他现在对手术还是有点排斥,不过也开始松口了。”
陈林问:“医生,我想问一下你们是怎么开解他的?”
医生1:“主要就是聊他的病情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给他看一些比较正向积极的病例,平时如何进行保养能够延长寿命。他也是被平均寿命36岁吓到了,但是也不是说得这个病就会36岁死,很多病人保养的好也能活到50多岁。现在的医学技术也可以置换瓣膜和主动脉血管,每年都检查身体及时发现病情,延长生命并不是没有希望。其实还是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他现在病症不算严重,要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你越鼓励他,他自己越有力量。”
陈林:“那关于他目睹死亡这件事呢?他跟你们提过么?”
医生2:“这也是症结所在,是他现在想不开的地方。通常小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可能都会想死亡这个问题,尤其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儿童很容易从各种渠道获得关于死亡的讯息。我们从心理角度上看这是孩子对于人生观的一种萌芽,他们开始主动去思考这些抽象的概念范畴了。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死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那种3、4岁左右的小孩,还懵懂无知,无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童话之类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建议父母用编造谎言来欺骗孩子,尤其是像这个病例一样,他的年纪已经不会完全相信父母的一面之词,而是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如果欺骗他们的话反而会失去他们的信任,造成更多的隔阂。那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正面回答什么是死亡,生命有长短,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加去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好好的生活,好好珍惜生命。”
贺护士长:“那这种说法对小孩子来说会不会太沉重了一点?”
陈林:“对啊,本来他就心情不好了,这么说会不会适得其反呢?”
医生1:“所以我们说的时候会用一些比喻,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人都有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花会谢、草会枯一样。拿门口的大树作比喻,从它是颗种子开始成长为树苗,逐渐长高变成一棵大树,长出繁茂的枝叶,开出一朵朵芬芳的小花,结出丰盛的果实再到最后枯萎凋零,而落在地上的果实扎入到泥土里,又成长为参天大树。”
医生2:“其实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死亡教育,就是教会小孩子正确面对死亡。比如前两年有个国外的动画片,讲的是墨西哥的亡灵节,那就是一部很好的儿童动画电影,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来告诉他们什么是死亡。甚至可以用清明节纪念亲人来举例,因为在清明节前后很多人会在街上烧纸或者去陵园扫墓。这个时候几可以告诉他们,即便亲人去世了也不会阻止家人思念,因为家人之间都是用爱来维系的。虽然他们现在生病了,但是最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是永远爱他们的,他们会永远在一起。”
陈林:“医生,那个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