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再入藏宝阁(2/2)
我国北方的炕都是连着灶的,而灶的重要性对中国人来说不言而喻,我们绝大多数的食物都需要经过烹调,而且是比较复杂的煎炒炖煮蒸烧等等,我们在考虑采用什么办法取暖的同时,兼顾了食物制作的问题。炕除了散热让房间变暖,更能在夜晚保证被窝的舒适,这个也很实用。其实,除了炕,北方还有火墙,它是辅助取暖的,沿着墙壁走,大约和窗台等高,但是它不连着灶,只是单纯烧火取暖,其实这个功能和壁炉更像吧?
但我们军队就没有这样的条件,大多数只是一顶帐篷。即使像我们殿前司这样的管理机构,也是没有壁炉的。即使有壁炉,烧木炭也是烧不起的。像梁太尉和高级将领们也只有自己购买的“汤婆子”。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可是,我李铁牛来到了这个世界。我来了,风向得变一变。
于是,我想在殿前司造柴火壁炉。造成后,还叫匠人们在我府里做土炕。侍卫和亲随都有份。
先说我在殿前司造柴火壁炉。官兵们听说后,都来参观。觉得我造这么大的壁炉,一定烧不起木炭。结果我根本就不用木炭,完全用木柴。北宋时期揠武修文,天下无事,商业推动经济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但至大观四年(1110年)宋徽宗在位时期,北宋人口只有4600万上下。同期,辽国也只有900万,西夏仅300万。所以,这时候地广人稀,树林遍地。木柴取之不尽。这就是我要建个壁炉的主要原因。
等李二和侍卫们寻来柴火,将壁炉点燃。一霎时,房里房外热气腾腾。大家听说后,都拥来凑热闹,连上司梁太尉闻讯赶来了。来了之后,便都不想走。
这叫什么?就是后世所谓的“蹭热度”。蹭谁的热度,谁就是流量网红。蹭我李铁牛的热度,我李铁牛不就是明星吗?什么明星呢?丑星。我李铁牛最大的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为什么算是优点?因为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有些人长得也许比我李铁牛好看些,但就是缺少自知之明。比如赵括、赵佶、高俅、童贯之流。
又扯远了。
明明说壁炉的事,说着说着,怎么说到自知之明上了?这是人老了的表现。李铁牛征方腊回来,一年便觉得过了几十年。老了。
老了。所以反应慢。一会儿,梁太尉听说也来了。别的官兵都走了,就只有梁太尉赖着不走。不走,也不说话。于是,我明白了。马上叫过李二和梁一刀,大骂道:“壁炉试验成功了,还不速速指挥匠人,为殿帅修建,坐着为何?”李二和梁一刀怕我又踢人,飞快地跑出去叫匠人了。于是,梁太尉笑眯眯地走了。
您看,当官的就是要城府深,给您玩高深。啥叫玩高深?说白了,就是不说话。不说话怎么安排工作?那就是下属的事了。您玩不明白?那好,换个能玩明白的来,接着玩。领导的工作就是玩高深,这就是他干的活。下属的工作就是解读领导玩的“高深”。解读好了,继续解读;解读不好了,走人,再换人。
我李铁牛迟钝,等了一会儿,才玩明白。那好,留用察看。下次接着继续玩。您看,一个壁炉玩出了这么大的哲学。
咱不说哲学。再接着说壁炉的事。下午,匠人们加班加点,终于把梁太尉办公大厅的壁炉建成了。傍晚,举行“点火仪式”。官兵们站在梁太尉办公大厅后的壁炉旁,列队观摩。点火仪式由我这个发明家主持,李二指挥添薪,梁太尉点火。这是他的第二把火。我前面讲过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第一把火是提前到殿前司喝茶。那么,这次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点火”,算他的第二把火。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梁太尉比州官大很多,所以,他也能放火。他放火是合法的。
我喊道:“第一项,添薪!”李二便指挥官兵们排着队,每人往壁炉里添一根干柴。添薪毕。我再喊:“第二项,点火!”梁太尉便把点燃的火把投进壁炉里。看着干柴烈火一相逢,吸引目光无数。我再喊:“第三项,请殿帅致辞!”梁太尉便开始干咳,清完了嗓子,便开始讲话:“诸位,值此壁炉告竣点火之际,梁某只想说几个字,那就是,殿前司有李帅,我等便遇到了贵人!言尽于此!”这话说的,我爱听。但这怕不止“几个字”吧?但此时,不容我在到底多了几个字上去计较。因为还有议程尚未进行。于是,我再喊:“第四项,请殿帅带头,移步太尉厅堂取暖 !”于是,几名高级将领跟上梁太尉进了厅堂,走了一圈。我再喊:“第五项,请王都虞侯为殿帅把盏,敬献火神 !”于是,王都虞侯倒酒,梁太尉奠酒。先中宫,再四方。奠酒毕。我再喊:“第六项,请王都虞侯代众将为壁炉之主殿帅敬酒贺喜!”敬酒毕。我再喊:“请王都虞侯代殿帅为众将敬酒!”于是,先敬我,再敬诸将。然后,大家坐在厅堂感受火神的温暖。
您可能要问:“不就是造个壁炉吗?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搞个点火仪式?”
我告诉您:用得着。为什么呢?因为时代不同。
那个时候,人们认为神无处不在。喝水有水神,用火有火神,砍树有树神在叫,做事有天神在看。您仔细想想,哪一个“仪式”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太重要了才举行的?比如结婚、过寿、搬家、升官、发财,以及现在农村庙会还在延续这的“唱神戏”等等。
总之,建个壁炉,您看着简单,我们宋朝殿前司的人却感到神圣。毕竟,殿前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还没有享受到壁炉的温暖呢。
不说了,我还有事。不和您说这些有的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