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雪夜闹剧(1/2)
下起了小雪。
路德维希大街几名流浪汉坐靠在墙上,眼睛紧闭着,皮肤被冻得发白,许久没洗的头发披上一层脏污,发丝交缠在一起,潦草凌乱。
才十月,慕尼黑的冬寒冷刺骨,景澜拢了拢大衣,扣上衣领,把刚买的的烤红薯一一放在那几个流浪汉的碗里。
全球经济大萧条,作为战败国并背负条款的德国经济再次面临大崩溃。以工业出名的德国大量工厂倒闭,人民失业率日渐增长,迫不得已流浪街头直至死亡的事件已经不在少数。
流浪汉们察觉到动静睁开眼,看到碗里的烤红薯立马伸手拿起来放嘴里狼吞虎咽,不忘朝着景澜离去的背影不断道谢。
愿一个红薯能让你们熬过寒冷的夜晚,她心里默默祈祷着。
回到住所,景澜打开门前挂着的信箱,里边有一封新的来信,信封上只写了三个字:澜澜收。
是她父亲的字迹。
她把信揣兜里,进了里屋,随后锁上门。一楼灯亮着,想必是住在对面楼她的房东海伦娜太太特意过来为她留的。
桌上还摆放着她亲自制作的奶油蛋糕和一杯牛奶。
海伦娜太太总是喜欢在家里捣鼓甜点并把它们送来,从景澜搬来这里开始,已经持续一年多了。
她是个温柔善良的德国贵妇,她的先生是个贵族军官,听说死在了十几年前的战场上,剩下的遗产都留给了海伦娜,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大街的两所房子。
景澜喝了口牛奶,还是热乎的,想来海伦娜太太刚离开不久。走到窗户边,正巧看到对面海伦娜太太的房子二楼刚熄了灯。
还是明天再去感谢吧,景澜心想。
洗漱完,景澜回到房间,看了眼窗外。凌晨两点,街上已经没有人了,路灯下的飘雪显得路德维希大街分外寂寥。
昨年这个时候,她刚从中国来到慕尼黑。
拉下了窗帘,她关了房灯,只留下书桌上的一盏台灯。她坐在桌前拆开那封信,一字不漏地看完信上的内容。
她的父亲让她回国。
原因很简单,德国的经济已经快到了冰点,他怕景澜吃不饱睡不暖。思及至此连夜写信寄去远在海外的景澜,让她放弃在慕尼黑的学业,速速返回中国。
另外,他也一直反对景澜留在德国学习,他恨不得女儿立马坐船回到中国去。
景澜能让她父亲松口,全靠母亲张沂玲天天在他耳边软磨硬泡。
她主修文学,在慕尼黑留学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她不想才读了个一年半载就半途而废。
景澜从抽屉拿出一张全新的信纸,提笔落字。
致我伟大的父亲:
自上次一别,已是过了一年,女儿对您和妈妈甚是想念。在慕尼黑一个飘雪的日子里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看完信的内容,我看到了父亲您对我的满满关爱和担忧之情。可是女儿思虑再三,最终的选择可能会让父亲您失望。
目前女儿在慕尼黑还算安稳,父亲和母亲给的钱财足以女儿生存.女儿实在不想学业半途而废,我答应你们,再过两年,我就回国,等我修完学业,必定与您和妈妈团聚。
愿您和妈妈身体一直安康。
你们最爱的女儿
1930年10月5日
在路德维希大街一所住房里落笔。
她写完把信放进信封里,固定好封口,随后放在桌上,就等着明天邮差来收信了。
伸了个懒腰,看到吊钟显示凌晨两点了,本想要熄了台灯去睡觉,但看到摆在台灯旁的照片,伸手去拿了起来。
照片里的男人像一个被西方艺术家雕刻出的艺术品。
五官立体且每一块地方都长得恰到好处,不会显得哪里突兀了出来。眉眼深邃,眼睛与海伦娜夫人有些相似,再者是贵族出身,看上去更器宇不凡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