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赵光义 下(1/2)
[赵光义逃回涿郡,战乱之中其他人也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就想着拥立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不过他本人很坚定的推拒了,还呵斥了那些想要拥立他的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赵光义当然是快速赶回京师,而且还没有赏赐在太原之战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反而要追究幽州战败之责任。
这时候才被赵光义记住的赵德昭建议:当先行太原之赏,再行幽州失律之罚。
但是赵光义很恼火,直言: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
朝堂之上,赵光义公开这么说,赵德昭惶恐不安。回到府邸后,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害怕还是羞愤,拔剑自刎而死。嗯,扶苏第二啊。]
很好,大儿子的死因知道了。
赵匡胤看着面前这个瑟瑟发抖的弟弟,心里骂大儿子废物的同时也在想具体怎么料理他。
听到前面德昭去为将领们讨封赏,猜到大侄子就会倒霉的赵廷美心里也为三哥的狠辣冷了心。就算德昭不自杀,他三哥恐怕也不会让他好看。
其他君王将领:这个赵光义到底什么毛病啊,都回京时了,就算你伐辽输了之前打北汉的军工也不能不封啊,你这是到底多自信,觉得手底下军队那么听话啊。
鄙夷的同时,大家也对这个皇帝心里有了个图画,是个心狠手辣,自己皇帝位置最重要的‘人才’。
当然,那个赵德昭也有点问题,你本身就是先帝长子,礼法上最合适不过的储君了,都差点被将士拥立,这时候还敢自己去出头给将士们讨封赏,这谁看了不觉得你是踩着皇帝收买人心啊。
本来吃瓜吃的正开心的秦朝人:什么第二?
嬴政侧头,看着在旁边也吃瓜吃到惊愕的大儿子,脸色看不出喜怒,问:“我如果也这么说你,你也会和那个赵德昭一样?”
先不管这个上面说的扶苏是不是他儿子,虽然很大概率就是了,也不管后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扶苏自刎的情况,他倒是要看看,这儿子会做什么选择。
扶苏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他父皇这么和他说,他……还真说不好。
看他低头沉默的反应,嬴政深吸一口气,拿起干透的竹简就往他头上扔。
他在儿子心里是那种会杀子的父亲吗?如果不是这种形象,那扶苏这么选择不是自己赌气就是懦弱无能,哪一种都让他生气。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优待曾经跟随他的兄弟们,但是收拢的兵权他没有下放文官,对军事依旧十分上心。
而北宋初年的武将是赵匡胤的班底,赵光义自己有伐辽失利,这种情况下,他可能是有种‘总要刁民想害朕’的心理,也可能是因为心虚,觉得伐辽失利不是他的锅,都是武将们的错。
‘朕每出兵攻伐,意颇精密,将兵之人丁宁谕之,不听者多至败事’。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决定‘将从中御’和‘驻派监军’,把军权一分为三:枢密院可以调派军队,但是不能统辖管理;三衙掌管军队,但是不能调派人事;最高军事指挥权,只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
至于怎么调兵遣将,在战争爆发前研究好情况,然后制订策略,命人送到前线,再派监军负责管理。]
本来看到这个兵权三分还眼前一亮的皇帝们统统沉默了。
最高军事指挥权在皇帝手里是好,但是具体也不是皇帝打仗。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然怎么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在战争爆发前制定策略让武将就按照这种方式打,还派一听就知道是干什么的监军看着,这能打个什么啊?
想也知道,监军和武将天然就是两边的人,人家只管自己监军的活,就算是有点什么问题将军想变变,他们一个不同意,两边就会有矛盾。
“就这样的军政,这宋居然还能撑到从辽到金?”李世民陷入怀疑:“难怪说是澶渊之盟花钱买的和平让他们形成了路径依赖。”
这种打又不能放开打的军队,一直没被北边的辽人灭了,不是辽那边也菜的旗鼓相当,就是人家要每年稳定的岁币,留着宋定时打钱呢。
[每次打仗,将士们都要用赵光义的作战计划,即使临时军情再紧急,也必须请示他才能修改,这是个正常将领都知道皇帝什么意思,渐渐的都开始‘但求无过’了。
而认为武将比外患更严重的赵光义,发扬了科举选拔政策,打造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文臣队伍。由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升迁极快,后面已经有了固定的升迁步骤和升迁惯例。
而武将,则是完全失去了以前的地位,‘宋人叱武如叱狗’、‘好男不当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宋的军队里都是什么兵,还不包括各种造反后招安的‘好汉’。]
宋朝以前的武将们,一个个都捏紧拳头想要骂人了。
他们自己顶头上司都对文武还算是不错,哪怕是有些心里有小九九的,对比一下宋朝皇帝,都觉得自己上头的老板和蔼可亲了起来。
叱武如叱狗,真要是他们这里有这种情况,哪个武将能好好坐着?所以到底为什么,那些个宋朝的武将那么听话?
皇帝和文官们也看出了这种重文轻武风气的后果。
怎么当兵也没什么升迁途径,还要被社会视作底层,人才都不会不往军队里去;现有的兵没有战斗的冲劲,将领们也都‘但求无过’,长此以往,这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就算是宋朝已经和赵匡胤喝了一轮酒的将领们,听到上面的内容,一个个也觉得赵光义气量狭小,欺人太甚。
几个武将们在自己家里,决定明天就进宫主动和赵大喝杯酒,怎么都得让他放弃这个弟弟。
[又讲了赵光义没能处理好党项问题,促使西夏坐大难治的历史后,视频收了个尾。
宋太宗赵光义,不能说是一点本事没有,文治和司法也还能看一看,但是军事能力、人品道德都比他哥哥差的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