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难考的策论(2/2)
第二题:论奇人异行者应举之利弊。
第一题是探讨工匠这种职业是该抑制,还是该仰重?
所谓工匠,泛指石匠、木匠、铁匠、窑匠等特殊行业的人,俗称手工艺人。
第二题则是探讨奇人异形者参加科举是好事,还是坏事?
所谓奇人异形者,也就是指商人和工人,所以两题承上启下互有牵扯。
表面上看,这两题都不难,但暗地里却是给考生埋了大坑。
众所周知,在古人眼中的职业排位是这样的:士、农、工、商。
其中商人地位最低,说一句“贱业”,“贱民”也不为过。
若让社会地位最低的的人参加科举,就预示着商人可以入仕,那到底对朝廷,对社会是好还是坏呢?
这个命题一直以来都有争议。
虽然大圣朝不伐商人入仕的例子,但他们当官的曲折程度,要比其他官员高得多。
毕竟社会上多的是“狗眼看人低”的人,他们单凭一个人的出生来历,就品评此人的贵贱,而完全无视个人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但社会的经济能高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工商业,商人能为国家带来可观的财富。
在这一点上,朝廷乃至整个社会又得仰仗工商业人士。
若让商人入仕做官,一方面掌握财富,一方面掌握政权,这样的结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这个问题士人争论了几百年,至今没有公论。
也就是说,这是道开放题,只有立场不同,没有正确答案。
相比于第二题,第一题也是类似的开放题。
工匠的地位仅此于商人,若要大力发展工匠技术,岂不是要与农民抢饭碗?
毕竟古代,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社会,一旦工匠技术得到大利推广,社会结构必将发生重大改变,结果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所以,这道题也不好作答。
明晃晃两个大坑摆在面前,怎么办?
跳坑吗?
傻子才干!
苏齐脑子飞速运转,试图从万千思绪中,能清理出一条路来。
首先说第一个坑,两题都有明显的立场针对性,单一的回答“好”或者“不好”都属于跳坑行为,结局是直接被活埋而不自知。
第二个坑特指坑人,考场里坐着的考生,大多都是农家子弟,平日里不是闭门读书,就是下地种田,
能有机会接触工匠与商人,并能对其深入研究的,只怕寥寥无几。
科举出这样的题目,针对的只怕是那些家里有些资财,眼界和格局都比一般考生要高的人。
例如许丹,在京城有个当官的外家,那他对朝廷的政策,对国家的局势把握,相比于其他考生,要有优势得多。
想到这里,苏齐忍不住感叹一句:科举也不公平!
记忆里搜寻《小录》里看过的几篇策论,发现居然没有一篇相似的,看来只能靠自己了。
想到这里,苏齐心里瞬间有些仿徨,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笔。
突然,脑海里想起,此次主考官乃是青州知府何云明,而六如先生曾向自己透漏过何云明的背景。
何知府有商人背景,导致他的施政理念比较开明,至少对商人很有好感。
但他为官期间又曾受到政治上的排挤,这就造成了他处事风格上的偏激化。
以此为出发点,那么这两题的立场就明确的了:应该采取相对积极支持的态度。
这样或可迎合主考官的喜好,增加自己的赢面。
如此,就好解答了,毕竟自己来自现代,那里的经济与技术都远超古代,
这是因为,现代对工匠和商人足够重视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