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明第一次科考,首考即舞弊(1/2)
老朱没有明确的拒绝,科考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几个请奏的官员心中松了一口气。
科举的事宜早日定下来,他们也早日放松!
如今大明立国已稳,整个中原大地已经近乎完成一统。
既然已经将蛋糕做出来了,也就到了排座座、分果果的阶段。
前些年的册封,已经将座位排好了,现在就是分享果实的时候。
科考!
这是文臣最为看重的果实,也是他们势在必得的自留地!
从进步的层面来看,完善后的科举制远远强于征辟制与察举制。
至少通过科考的人,要么是聪慧的读书苗子,要么是死读书的书呆子。
这两种,不论哪一种,在品德方面都能挺住。
当然,通过第三种等不光彩手段通过科举考试的就不多说了。
通过前两种选拔出来的人才,手段与办事能力不好说,可绝对聪明或者倔强。
两个特征,有一个特征就足够了。
对于想要在朝廷上发挥作用的文臣来说,科举出来的士子,绝对是他们的好帮手、好学生。
而且,通过引导科举考试的题目风向。
他们也能更好的引导大明的读书风气。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欲无求的猛人,终究是少数。
十年苦读,只为当官!
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
而科举考试,便是大明最大的舆论权!
掌握了科举,才能掌控天下士子之心。
老朱自然早有打算,科举选才必须进行。
总不能永远直接提拔吧?
必须给未来定下一个相对合适的制度。
小金乌忙着搞国运,便先行告辞了。
而且,小金乌也不觉得搞科举是件坏事。
什么时代搞什么样的事情,历来如此。
他还没有着手改变大明,科举自然适合选才。
大明如今渐渐吞食北方剩余零星地盘。
南方平定之后,未曾大规模选才。
再加上被魑魅魍魉给耽误了一下。
各地的驱邪使倒是勉强够用,可治理的官员已经不足了!
官员不充足,小金乌也没有办法。
他是来帮助老朱发展国家,获得国运,然后修行。
又不是来给老朱干临时工。
当然怎么省事,怎么进行了!
......
大明洪武九年,筹备大半年,忙碌几个月。
李善长、宋濂、胡惟庸.....
在皇帝的简单关心下,几个实权大臣热切关心下。
科考顺利举行!
大明第一届恩科取士榜单即将公布。
古代老百姓的日子其实相当无聊,偶尔有些娱乐项目,便足够他们热闹一段时间。
科举考试,毋庸置疑是足够大明热闹起来的大场面。
“丁福,录科第二十一名!”
“冯振,录科第二十名!”
“........”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报出来,现场的气氛陡然浓烈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