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1/1)
也许学生不一定不如教师,教师也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这破除了对教师的盲目迷信;而且还反映了
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业“,以“知“教“不知。这一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师与生之间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提倡人们要向德行高尚、学有专长的人学习,提倡互相为师,“教学相长“的含义。他的这一思想有利于扩大师资的来源,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教师的职责,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定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
(二)关于识别和培养人才的思想
1.只有善于鉴别而又培养得当,人才才会大量涌现出来。
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三)关干教学与学习的思想
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
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
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博与精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精;没有精,博也只不过是--种大杂烩。教学时,老师要提出纲要,让学生把握住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
韩愈还提出教学要注意系统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要学习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反对沿袭剽窃,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学习过程]
韩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_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卫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