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1/2)
“你会说话了?!”丁芹惊喜道。
小鼠却愁眉苦脸,一副胆战心惊的模样。
“怎么了?”丁芹问道。
小鼠张着嘴,却又变回“吱吱”的叫声。
漓池却是看明白了,道:“它得了机缘,却并未炼化横骨,只是能言说《千字文》中的词句。”
小鼠连连点头,听着院外越来越近的猴叫,又急得团团转,憋了半天,转向墙外,道:“祸因恶积!祸因恶积!”
又向漓池团团作揖,求道:“仁慈恻隐!仁慈恻隐!”
漓池瞧它这模样,边笑边摇头。
小鼠惊醒时,惊慌道“知过必改,器欲难量”。
前一半是说自己知道错了,一定会改。后一半是求人大器量,原谅它。
如今又听着猴叫说“祸因恶积”,显然是自己犯了错,招来这群猴子。
“你偷了它们的酒?”漓池问道。
小鼠猛点头,再次求道:“仁慈恻隐!”
猴叫声已至近前,不多时,院墙上就露出几个猴脑袋,它们跨上院墙,互相拉拽,没一会儿,院墙上就骑满了猴子。
它们乱糟糟地叫着,队伍却井然有序,并没有从院墙上扑下来。偶有小猴耐不住欲往院内进来,却被旁边的大猴子又提溜着按回墙头上。
不过,它们就算真地想扑下来,也是进不来的。后李虽未现身,却也在关注这里,这群野猴若想撒泼,他便将之一群群丢出去!
漓池瞧着这群猴子,生出好奇来。不知它们想做什么?
猴子们左挤右搡,在墙头中央又隔出一块空当,空当左右的猴子向院墙外伸爪,拽上个白毛老猴,白眉白须,像位老者。
老猴坐在墙头是喘息片刻,“唧唧”叫了两声。墙头上的猴子们渐渐安静下来。
老猴目光在院内转了一圈,落到漓池和桌上的小鼠身上。
它望着漓池,伸爪指向小鼠,唧唧叫了数声。
漓池看向小鼠:“你盗了人家的酒母?”
小鼠一脸茫然。它只是偷喝了些猴儿酒,酒母又是什么?
老猴又唧唧叫了几声。似乎是因为年迈气短,它看向身旁的一只大猴,抬爪拍了拍。
大猴于是“唧唧”叫起来,接替着老猴讲了下去。
山中多泉,猴群们多采花果,聚于坑中,以泉水酿之、木石封之,天长日久,化做美酒。
猴儿们酿得酒多,这里一坑、那里一洞,还有些被封在空心老树中。小鼠偷喝的那两口酒,还不值得它们这么群聚追来。要紧的是小鼠带走的那块酒母。
在这些酒池、酒洞中,只有一处最为重要,那便是它们最初酿酒的石洞。
每次猴儿们酿新的酒,都会从这里取陈酒做酒引,再从新酿的酒中取一部分添回洞中。
这洞酒最为宝贵,猴儿们很少会喝,于是洞中酒逐年陈酿,渐渐化作了膏脂般的凝冻,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池底的酒冻中,凝结出了一块酒石,被猴儿们取出。
酒石细腻如脂,色泽如蜜,莹润剔透,像一块上好的琥珀。
将这块酒石放置于新酿中,新酿便会具有百花百果的香气;放入清水中,清水便会化作美酒;放入泉眼中,泉眼便会流淌出来美酒。
于是这块酒石,便被猴儿们称之为酒母。
小鼠偷喝的那点酒根本不算什么,它那小身量,就算喝足了,也不过猴子们两口的量。但它还带走了酒母。
这样一讲,小鼠恍然大悟。
它之前又是惊惧又是困惑,也不明白只是偷了点酒,为何就招惹到了满山的猴子,只好强撑着醉意,借助此前打好的洞,一路心惊胆战地跑回来寻求庇护。
小鼠吱吱叫了几声,爬下石桌,在树底下扒拉开一丛野草。
野草丛中露出一处小洞,小鼠钻了进去,不一会儿,便从中带出个竹筒来。
小鼠用尾巴卷着竹筒带上石桌,可怜巴巴地吱吱解释起来。
丁芹送了它两株灵蔬,它就想给丁芹带一小筒猴儿酒回来,结果没控制住馋劲儿,就多偷喝了两口。没想到这酒劲儿有点大,它一不小心跌进酒池里。
小鼠身在酒池中,周围都是蕴着灵气的酒液,故而也未分辨出酒石的特殊,只把它当做块漂亮的石头,于是就想着一起带回来送给丁芹。
丁芹哭笑不得:“怎么好偷东西送人?快还给人家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