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夜下,窗前的温馨剪影……(1/2)
临近傍晚。
徐达受邀入宫,和朱元璋、马秀英共用御膳时。
朱棣扛着犁,牵着大黄。
迎着傍晚凉爽的轻风,也返回家中。
小屋内,已经亮起了灯烛。
院中,徐妙云背对院门,正从水缸内,往盆中舀水。
听到篱笆小门的响动,快速转身,看清是谁时,俏脸霎时绽放笑容,“回来的刚好,洗漱水打好了。”
“饭也做好了。”
朱棣把犁摆放好,牵着大黄进入牛棚,笑着说道“水盆别往屋里端了,我就院子里洗。”
徐妙云应了一声,进了屋里。
等朱棣从牛棚出来,徐妙云端着一瓢冒着热气的热水出来。
往盆里添了点热水,用手指试了试水温,“正合适。”
朱棣笑着,蹲在水盆边洗漱。
这种感觉……真好!
徐妙云拿着皂角和毛巾站在旁边,说起了今天的事情“母后今天来了。”
“我知道。”
“你和母后说话了吗?”
“没,母后在田边一直看了很久,我怕他难受,就没过去。”
……
“我给母后带了点腌制的山鸡、黄鳝,还有杏花酒,让大家尝尝,让关心咱们的亲人,知道,我们过得并不难,让他们放心。”
朱棣接过毛巾,一边擦手,一边认真看着徐妙云,笑着说“家里的事情交给你,我放心,你肯定能把方方面面都做好的。”
闻言,徐妙云唇角微扬,泛着笑意。
“可,我感觉,做了件愚蠢的事情,母后走后,我都后悔死了。”徐妙云皱眉道。
“什么事,说来听听?”朱棣笑着询问。
他们已经是庶民。
他们的行为,没有多大影响力。
充其量,影响的也就是他们的小家。
不会给天下人造成任何不好影响。
家庭内部的事,能有多大?
有困难,一起面对就行了。
“毛骧试探我们办学堂之事,我一眼就看穿,是父皇怀疑我们的动机,心里有些不舒服,有些赌气,就直接告诉毛骧,明年就要带孩子们去参加童生考试。”
“这本来是咱们私底下的想法。”
“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去体验科举考试。”
“我不该冲动。”
“现在,这件事情肯定会传开,笑话咱们,也倒罢了,可我担心有人用这件事做文章。”
……
“我还想了很多,你说,我们给了乡亲太多期望,如果办不到,乡亲们会不会很痛苦?”
“甚至……甚至……”
“甚至怨恨我们对吗?”朱棣笑着接过话茬,同时伸手握住徐妙云的手。
一边往屋内走,一边说道“首先,乡亲们肯定不会怨恨我们的!”
“即便无法考取功名,学了知识,还有很多用处!”
“八叔今天就羡慕我读过书,学习耕地,都比他当年学的快。”
“知识的好处,并不是一定要在功名上体现!”
“人的确根据能力不同,有人就是不适合科举功名,但学知识,掌握知识,即便无法取得功名,还有很多运用知识的地方。”
“农学、数术这些实用知识,就应该传授给孩子们。”
……
儒学,在他看来,其实就是一门社会学科、道德学科。
教人怎么营运人际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处。
大明官场,科举培养出来的,其实都是一群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调节政权营运的务虚人才。
大明官场中,真正务实的是那些刀笔吏。
专门务虚不行。
但专门务实,一味事功也不行。
任何事,都切忌一个偏激极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