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第70部分阅读(1/2)
反正都是生产队,大家收入都差不多,靠工分吃饭,谁也不比谁多多少。”
首长问“村子里像你儿子这样的情况多吗?”
农民说“多,三十岁以上的光棍汉,我们村少说也有二十多个。”
首长问“为什么呢?是你们这里姑娘少,男女失衡?”
农民说“姑娘不少,我觉得在我们乡下,姑娘比男孩子还多一些呢。有的家庭为了生男孩,结果生出来一群姑娘,直到生一个男孩子出来才作罢。我们这里,一家三四个姑娘的人家,多得是。”
“既然姑娘那么多,怎么有那么多光棍汉呢?”首长不解地问。
农民说“姑娘再多,她们也不嫁穷人呐!要我看,现在的女人势利得很,以我们村为例,稍微漂亮些的姑娘,都进城打工去了,或者早早就出嫁了,她们更愿意嫁给城里人或者乡下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家。没有几个愿意嫁给农村人,在家里务农了。还有的女人干脆给有钱人当二奶了。请问首长,这个问题国家还管不管了?现在有钱的男人,找多少女人都没人管,包二奶,找情人,想霸占多少就霸占多少,这样下去,找不到老婆的男人不是越来越多吗?!女人就那么多,有钱人多吃多占,穷人怎么办?只能是打光棍了。”
首长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他的观点。
王一鸣在旁边听着,很佩服这个农民的勇气,他反映的确实是事实,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的男女关系,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混乱。在城市里,一方面是很多大龄女青年找不到合适的男人,成了“剩女”。一方面是很多女人为了金钱或者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心甘情愿地给一些有老婆的男人做情人,或者二奶、三奶。而在广大的乡村,却又有大量的光棍汉这个群体的存在,他们在农村找不到老婆,就到城市里打工去了,天长日久,自己的生理问题总要解决吧,于是那些低档的街道边的按摩店、美容美发店,就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活跃着一个为农民工和城市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性服务的人群,她们就是从乡村或者城市的低收入家庭走出来的,因为各种原因,最后走上卖滛道路的城市暗娼,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在为这些人提供性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一份收入,养家糊口。但是这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丑恶现象,什么卖滛嫖娼、吸毒贩毒、黑社会、性病、艾滋病、拐卖人口等等等等,这里面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热点,让各级政府都非常头疼,找不到治本的办法。
王一鸣正在想着,就听首长问那位农民说“老乡,你儿子的问题究竟要怎么办?总不能一辈子让他们打光棍吧?”
农民说“现在我也没办法了,只能把他们全撵出去,到广东打工去了,我安排他们说,到女孩子多的工厂里去,打工不为挣钱,就是为了找媳妇。不管你采取什么办法,就是坑蒙拐骗,也要为自己找一个女人回来。村子里好多光棍也都是抱着这个目的去的。那些厂子里女人多,动不动就是几万人,二十岁左右的女人多得是,也有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有老公的也很多。在哪里,男人好找女人,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就到外面租房子同居了。有许多女人在老家是有老公的,但是到了外面因为寂寞,也愿意找男人同居,他们叫做什么‘临时夫妻’。反正就是原来有老婆有老公的一对男女,现在临时在一起过日子,像是真的夫妻一样,时间长了,有感情了,就和原来的老婆、老公分手了,重新组成了家庭。现在这样的情况多得很。我们村子里就有十几对,男的出去打工,又找了一个女人回来。女人出去一两年,就跟别的男人跑了,现在这都不算什么丑事,大家都习惯了。”
—>文>—首长问“如果这个办法还不行呢?不是每个在外面打工的都可以领回来一个老婆吧!”
—>人>—农民笑了笑说“最后要是实在是没办法,就只能攒钱给他买一个了。”
—>书>—首长问“买?从哪里买?”
—>屋>—农民说“人贩子啊!我们这里买老婆的多了,都是人贩子从外地拐卖过来的,到了我们这里,一万多一个,长得好看的,年轻些的,要两万多。”
首长问“不靠谱吧,电视上不是都报道过吗,那是‘放鸽子’,过几天她们就会跑的,就是骗钱的嘛!”
农民说“骗子是多,但是,你看管得严,不让她跑,至少在这里过一两年,生下一个孩子,她就是再跑,我们家也有后了。”
首长说“人家女方不愿意,就是强jian了,犯罪的事情还是不要干。”
农民说“我们也知道,买卖人口是犯法的事情,但是不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绝户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该买的时候还是要买。”
首长问“买媳妇在你们这里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
村长插话说“是普遍现象。更好玩的,我们这里有的两兄弟凑钱买一个媳妇,买来的女人今天跟哥哥睡,明天跟弟弟睡,结果生出来的孩子,有的像哥哥,有的像弟弟,大家看见就想笑。”
首长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稀奇的事情,说“他们两兄弟不闹矛盾哪?”
村支书说“不闹,那女人还感到很幸福,两个男人都喜欢她,孩子都是自己生的,都一样疼爱。这样的情况我们乡下不稀罕,附近村子里还有三兄弟共用一个女人的事情呢,大家都知道,只不过都不说而已。因为实在是没办法,女人少吗!”
首长说“好,这个问题就到这里,我知道啦,看起来今天的农村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层好好研究。大家继续发言吧!”
另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说“各位领导,我反映一个问题。听说县里要搞新农村试点,县城周边的几个村子已经开始搞了。把农民的宅基地收了,统一盖了楼房,农民很快就要住楼房了,但是,没有承包地和宅基地了,承包地统一给了政府,搞房地产开发,征收的价格也就是一两万一亩,农民拿了这些钱,就什么也没有了,完全成了无业游民。这样搞,我们真的很害怕。我们没有工作,没有固定的收入,钱花完了,今后怎么过?!”
首长问“你的意思是不愿意把地交出去,当市民?”
农民说“那当然了,我们现在多好啊!家里有楼房,可以在院子里种菜,地里随便打些粮食就吃不完。我们还可以到城里打工挣钱。年纪大了,不想动了,就在村子里养老。喝的水不掏钱,吃的菜不掏钱,吃的粮食不掏钱,我们一个月不得病的话,连三十块钱都花不完。我们在家里还可以养鸡、养鸭、喂猪、喂羊,吃的鸡蛋、肉什么的,都自己解决了。让我们上楼,我到哪里种菜去,怎么养鸭养猪?没有承包地,发的那几个租金,够我们买粮食吃吗?万一粮食涨价,我们连嘴巴都顾不住。用水要掏钱,做饭要用煤气,我们农民哪里有那么多钱?我们在农村呆着,烧饭用柴火,不花钱就可以做一顿饭,上了楼,什么都用钱,我们住不起的。再说了,那楼房能住多久?质量有保证吗?听说很多用的是瘦身的钢筋,楼房还没有建好,就裂缝了,漏水了,到处是偷工减料,他们建设的房子,哪有我们农民自己建的好!我那两层楼房,上下八间,用了三吨钢筋,几十吨水泥,不发生地震,说不定能住上百年,人多了还可以往上接一层。住他们建设的楼房,一旦地震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宅基地,我们子孙后代住哪里?这不是明摆着要抢我们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吗?到时候我们农民没有了活路,中央管不管?”
这个问题真的够尖锐,现在的农民经常看电视,省里的县里的新闻他们经常看,他们心里对自己的利益清楚得很呢!
首长说“现在只是在一些地方搞试点吗,还没有大面积推开。况且中央说了,要尊重农民的自愿,农民不愿意搞的,坚决不能搞。”
那个五十多岁的农民说“首长,到时候哪里会由得了我们农民说话,县里、乡里干部说搞,谁敢不搞!他们现在厉害得很呢!动不动就会派黑社会上门,扒你的房子,砸你的窗户,甚至动手打人,谁要是不服气,他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弄死你。电视上不是都报道过吗,为了把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收走,开发商用铲车把农民轧死,然后扬言谁不配合就轧死谁,反正他们有的是钱,死一个包三十万五十万,什么事情都没有。他们这不是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吗!反正我是很害怕,到了我们这里,我照样得搬。能怎么样?保命要紧啊!总不能拼个你死我活吧!当然有的人气不忿,会走极端的。听说外省有的人把政府大楼都给炸了,都是逼的啊!”
首长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一定要在新农村建设这个问题上,慎重再慎重,这样蛮干下去是不行的,肯定会加剧社会矛盾,最关键的是会带来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没了收入,今后怎么办?社会能和谐吗?!你反映的问题很好,谢谢你了!”
第五章人事决策的游戏规则(41)
王一鸣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他觉得,今天这个座谈会开得相当成功,完全达到了首长想听真话的目的。凭良心说,现在绝大多数当官的已经很少有人有这个勇气,听老百姓这样讲真话了。因为大环境不允许,基层的领导害怕老百姓说实话,为自己的脸上抹黑,显得自己的地盘上乌烟瘴气,比黑社会还黑;高层领导呢,到基层调研本来就是作秀来了,为了上电视,让记者拍新闻,以显示自己的亲民。他们根本就不想听到老百姓讲的真话,那不把他们美好的心情全部破坏了吗!显得他们尸位素餐,站着茅房不拉屎,所以,高层领导希望听到的是赞扬和称颂,以确认他们的领导是一贯英明而正确的,对形势的估计和判断是恰如其分的,应对措施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非常契合实际的。这样,下级糊弄上级,上级表扬下级,大家在互相吹捧和称颂中,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搞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高层领导一天一天,满足于听汇报,做指示,导致政策出不了中南海,这样下去,只能是让社会矛盾越积越多,最后整个社会进入矛盾的高发期、加剧期,一点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的大火,这样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好在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统筹发展,科学发展。
王一鸣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次中央领导下基层,就感到和以往有些不一样,敢于面对尖锐的问题,不回避矛盾,不粉饰太平,敢于和基层的老百姓面对面地讨论问题,这种作风,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不知不觉间,座谈会已经开了一个半小时,十几个农民先后发言,反映了十几个问题。首长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认真地记着。
考虑到首长一路鞍马劳顿,已经是六十岁出头的老年人了,这样衔接紧密的活动,就是王一鸣这样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感到有些吃不消,于是,王一鸣就征求了一下首长的意见,说“首长,差不多了吧?”
首长点了点头。
王一鸣于是说“各位老乡,十分感谢大家的发言,你们所反映的问题,我们都清楚了。今天在座的有你们的市里领导、县里领导和乡镇一级的领导,我在这里代表省委先表个态,对于你们所反映的问题,省委高度重视,一定会搞好后续的督查工作,该是在哪一级解决的问题,哪一级就负责解决。制定出方案,列出计划进度,省委办公厅要搞好督查。”说着他扭头看了秦书海一眼,说“秦秘书长,这个事情你具体负责。”
秦书海点了点头,说“好的。”
王一鸣最后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座谈会就开到这里,我们感谢首长在百忙中到我们西江省调研,又不辞劳苦到我们沙岗村看望大家,我们大家对首长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
于是大家一起鼓掌。首长频频冲大家点头、微笑。
这个时候是下午六点钟左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半个天空,整个沙岗村掩映在霞光里,好像一幅风景画。
首长在纪念馆前和大家合了影,又到几家村民院子里转了转,看了看他们家里的摆设和厨房里的用具,又查看了村民的粮食、铺盖什么的,把一个个装有五百元现金的大信封送到村民手中,把村民高兴得合不拢嘴。
沙岗村的村民这些年没少占国家和省里、市里的便宜,因为领导们到这里视察得多,什么时候来了,为了让领导高兴,村民高兴,有关部门都会专门安排人,准备一些慰问金,到时候让领导发给村民,大家都是笑呵呵的,在新闻里一播放,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多开心啊!这样的安排,领导谁都不用自己掏一分钱,都是财政上出的,但是,村民得了小便宜,对上级领导的视察就更加欢迎了。领导走的时候,他们会前呼后拥的,欢呼着把领导送上车,甚至有些年纪大的村民一激动,就会流出眼泪来,喊出“共产党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让领导感到这里的老百姓真好,真懂事,于是一高兴,就安排有关部门多下拨一些扶贫款什么的,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了。
首长上车的时候,果然广场上涌动着上百个村民,大家争先恐后地和首长握手。
首长说“乡亲们,多谢你们了!请回吧,回吧,我还会来看望大家的!”
有几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头老太太,一边和首长握手,一边抹着眼泪。他们说“年纪大了,说不定您下一次来,就见不到我们这些老骨头了。”
首长显然也受到了感染,鼻子一酸,眼圈红红的。
车子开动,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冲车窗外的人群不断地挥手。
车子开上了公路,走了十几公里,首长的情绪才稳定下来,扭头冲王一鸣说“一鸣,这里的老百姓真好!真淳朴!”
王一鸣点了点头,说“是的,这里是革命老区,群众对党有感情。”
首长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他们的日子还这样苦,没有富裕起来,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对不起他们啊!”
王一鸣说“是。”
首长继续说“改革开放第一村,竟然今天还是这个样子的,说明我们的政策有失误的地方,靠分田单干,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解决不了富裕问题,这个是确定无疑的了!”
王一鸣不敢打断首长的思路,只是一个劲地点头,说“是的。”
首长说“你在清江省工作的时候,就跟着赵老,赵老是当年农村改革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他怎么看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