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中国帝王的私密生涯: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 > 中国帝王的私密生涯: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21部分阅读

中国帝王的私密生涯: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21部分阅读(1/1)

目录
好书推荐: 都市花缘梦(第一部) 【儿子的诱惑】 【绿帽婚纱照】 【一夜缠绵】 小孩去睡觉 乡村极乐 【难知如阴】 我的绝对纯白魔法少女 回忆那些年母亲偷情的经历 紫人

问题,只一部下笑着言道“大人,照此速度推进,一月之后,我们就该在太原城内散步了!” 李继勋却摇头道“我们不能太高兴了,更不能高兴得太早!如果我所料不差,我们将很快与汉军展开一场大战!” 果然,宋军骑兵派人回报李继勋柏团谷一带发现数万北汉军,领军的两位北汉大将叫刘继业、马峰。 李继勋立即命令骑兵部队原地待命,决不可轻举妄动! 柏团谷在今天山西省祁县的东南,正好夹在汾河与昌源河之间(昌源河乃汾河的支流),距太原城不过二百多里。北汉在此集结了数万军队,显然是想在此把宋军牢牢地堵住。不然,再过个两三天,宋军就真的要开到太原城下了。 李继勋之所以要命令骑兵部队原地待命,倒不仅仅是因为北汉军队多,而宋军骑兵少,以少击多,恐会吃亏。个中主要原因是,李继勋认为,那刘继业和马峰两员北汉大将,尤其是那刘继业,不是寻常等闲之辈。刘继业和马峰都与后周军和宋军交过手,虽然最终都未能击溃后周军和宋军,但在交手的过程中,却是胜多负少。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那个刘继业。刘继业并非与北汉新帝刘继恩有什么血缘关系。刘继业本姓杨,名业,因自小便事从北汉孝和帝刘钧,深得刘钧的赏识,所以,刘钧就不仅擢他为北汉统兵大将,还赐国姓为刘,名继业。 却说李继勋命令骑兵部队不得擅自妄动之后,自己也带了些亲兵赶到了骑兵营中。骑兵将领告诉李继勋驻守在柏团谷的北汉军共有五万人,那马峰率三万人驻扎在柏团谷之西,刘继业率二万人驻扎在柏团谷之东。这两支北汉军互为犄角,牢牢地扼守着柏团谷通往太原的道路。 “从数量上看,柏团谷一带的北汉军与北伐的宋军不相上下。李继勋对骑兵诸将领言道“北汉乃区区小邦,本没有多少兵马。我估计,除去太原守军外,北汉的兵马恐都开到这里来了。如果我们能在这里将刘继业和马峰打败,那么,在通往太原的路途上,就再也不会有任何阻碍了!” 骑兵众将领一时群情激昂,纷纷向李继勋请战。一将领还这般对李继勋言道“汉兵人数虽然不少,但全无斗志!只要我大宋天兵向前一冲,汉兵必然溃不成军!到那时,我大宋军队就可以乘胜追击、直捣太原了!” 这个将领的这番言论博得了一阵喝彩声。李继勋看得出,这些骑兵将领不仅求功心切、求胜心切,而且因为打了几次小胜仗,已经开始有些目中无人了。目中无人就是骄傲,而骄兵则必败。 所以,李继勋就重重地言道“尔等太过狂妄!知道吗?就是那个刘继业,在先朝的时候,曾率一万汉匪南下,深入二百里,周军莫能拦阻!就是我大宋军队在与刘继业的对峙和较量中也没占过多少便宜!似尔等这般目空一切、盲目出击,必将为刘继业所败!” 李继勋如此一说,骑兵众将领就不敢再多言。李继勋又问道“谁敢与我立下军令状,说只要宋军向前一冲,汉匪必然溃败?” 众将领面面相觑,终无人敢出头。李继勋吁了一口气道“皇上命我等北伐,我等一定要慎重啊!稍有不慎,出了差错,我等就有负皇恩了!” 众将领连忙表示决不能因为要速战速决就贪功冒进,欲速则不达,一切但凭李大人主张和调遣。 李继勋缓缓言道“那刘继业诚不可小觑,但那马峰却有致命的弱点。据我所知,马峰虽然不失为一员猛将,但少有谋略,加上在过去的日子里,他占过宋军一些便宜,故而他就没把宋军放在眼里,对宋军的态度也十分地骄横。李某以为,我等正好可以利用马峰这一弱点,将汉兵在此一举击溃!” 接着,李继勋就对众骑兵将领下达了作战命令先绕道西去,然后由西向东对马峰所部展开攻击。 李继勋强调道“你们的任务,就是把马峰引向西去,引得越远越好,最好能把他引到汾河西岸去。记住,对马峰展开攻击的时候,要猛、要狠、要把马峰打痛,从而激怒于他,然后且战且退,切不可恋战!” 李继勋还正色言道“如果尔等因为恋战而误了我全盘大计,我决不轻饶!” 众将领唯唯诺诺领命而去。李继勋也没耽搁,迅速回到步兵大营中。他把四万步兵分成两路,一路直插刘继业和马峰之间,一路则沿着那条昌源河北上。显然,李继勋的战略意图是,待宋军骑兵将马峰引往西去之后,就对刘继业的二万北汉军进行左右夹击。 李继勋一边北上一边默默念叨道刘继业,我李某找你报仇来了!

朕要令目极之处均归大宋(4)

原来,李继勋曾统兵驻守在宋朝北境,而刘继业也曾统兵驻扎在北汉南境。两个敌对的国家领土接壤,边防军之间发生一些摩擦那是很自然的事。就李继勋和刘继业两人之间而言,曾爆发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战斗的结果是,李继勋二负一胜。尤其是第三次战斗,李继勋自认为是吃了大亏。双方各有数千人,可战斗结束后,宋军死伤近半,而刘继业的北汉军却伤亡不足千人。对此,李继勋一直耿耿于怀。当然了,李继勋是不会把自己曾被刘继业打败的事情轻易地告诉别人的。当得知驻守在柏团谷一带的北汉兵将领有一个正是刘继业时,李继勋便想着如何好好地复一回仇了。 李继勋想着复仇,而刘继业却不曾有类似的想法。刘继业想的是,现在北汉朝政不稳,无论如何也要在柏团谷一带将宋军堵住,不然,太原就危矣,北汉国就危矣! 刘继业和马峰是在宋军骑兵势如破竹北上之际,才被北汉朝廷匆忙派往柏团谷一带的。刘继业和马峰都知道,他们带走五万军队之后,太原城内外的北汉军只有二万来人了。 所以,北汉军开到柏团谷之后,刘继业便对马峰言道“如果我们挡不住宋军,那宋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马峰却不以为然地言道“刘将军休得多虑!我等皆与宋军交过手,宋军不过尔尔!” 刘继业忙着提醒道“马将军切勿大意!刘某以为,宋军已今非昔比,更何况,此番北犯的还是宋军中的精锐。正是这些精锐之师,竟然在短短的数十天之内便亡了偌大的蜀国!这岂不骇人听闻!” 马峰笑道“这只能说明,蜀军太无能了,而并非宋军有多么强大!” 当闻听此次来犯的宋军统帅是李继勋时,马峰找到刘继业言道“据马某所知,那李继勋是刘大将军的手下败将,赵匡胤派他统军,刘大将军还有何虑?” 刘继业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刘某侥幸获胜,此时,刘某断不敢言胜也!要知道,在刘某看来,那李继勋乃一位智勇双全之人啊!不然,大宋强将如云,赵匡胤又何必派李继勋统帅宋军?” 马峰哼道“刘将军似乎是在长他人志气!我马峰敢保证,如果宋军胆敢继续北犯,我定打他个落花流水!” 马峰不仅这么说了,还似乎真的这么做了。没多久,马峰便派人通知刘继业遭宋军骑兵突袭,他已率军向西追击。马峰的部下还告诉刘继业马将军说了,不把突袭的宋军骑兵彻底打垮,誓不罢休! 刘继业大惊,谓左右道“马将军行事太过鲁莽!他这一西去,我刘某在此岂不就势单力孤了?” 刘继业连忙派人西去,要求马峰赶紧停止追击、还军于柏团谷一带,又吩咐左右道“速速派人南下侦察!我估计,定有大批宋军正向这里开来! 西去的人回报刘继业道马峰追击的速度很快,三万军队已大半过了汾河,并拒绝撤回。 刘继业跌足道“马峰如此一意孤行,正中了李继勋调虎离山之计啊!” 南下的人回报刘继业道“李继勋率二万宋军正向柏团谷开来!” 刘继业一皱眉“不可能只有二万宋军!快,沿昌源河向南侦察,如果我所料不差,定有一股宋军从东边开来!” 刘继业的“所料”当然“不差”。当得知真有二万宋军沿昌源河西岸北上时,刘继业对左右长叹一声道“吾军败矣!” 虽然如此,刘继业也没有惊慌失措。他立即作了两项布置一、他身边的两万北汉军一分为二,分别迎击左右开来的两路宋军;二、命人迅速西去告诉马峰宋军大批部队已开始向柏团谷发动进攻,请赶紧回撤支援。 当李继勋的宋军从左右两边对刘继业进行夹击时,刘继业对手下将领吩咐道“告诉弟兄们,不要考虑胜负,只要考虑战斗!” 战斗的结局虽然早就没有悬念,但战斗的过程却依然十分激烈。刘继业率二万北汉军硬是与李继勋的四万宋军在柏团谷一带激战了一天一夜又一天。后来,眼见着就要全军覆没了,刘继业才率残部突围北撤。就在这当口,马峰率军赶来与刘继业合在了一处。 马峰追过汾河之后,才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头。他发觉,那些宋军骑兵并不是真想与他交战,而且为数也不甚多。恰好刘继业又派人催他东撤,说是宋军已大举进攻柏团谷,他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把属下数千骑兵留下阻挡宋军骑兵,自己率军东渡汾河向刘继业靠拢。闻听刘继业已经溃败,他就赶紧掉头北上,及时地追上了刘继业。 马峰懊悔不迭地对刘继业言道“马某一时糊涂,中了李继勋的计了!不然,宋军何以能够得逞一时?” 刘继业倒也大度,不仅没有责怪马峰,还安慰马峰言道“宋军来势凶猛,纵然马将军不中计西追,我等在此也难以取胜!” 这一回,马峰就没有说刘继业是在长他人之志气了,而是惴惴不安地问道“事已至此,我等当如何应对?” 刘继业回道“在此设一道防线,与宋军再战一回!” 马峰连忙道“刘将军,恕马某直言,此时此地,若与宋军再战,恐毫无胜算啊!” 刘继业点头道“马将军所言甚是!我等在此与宋军交战,必败无疑!”

朕要令目极之处均归大宋(5)

马峰愕然问道“既然必败无疑,刘将军又何必再战?何不撤军北上、固守太原?” 刘继业喟然言道“我刘某如何不想撤回太原?只不过太原城内早已是人心惶惶,在这种时候,如果我等撤回太原,恐宋军未至,太原就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马峰还是不解“刘将军,如果我等在此兵马尽折,那太原依然无足够兵力防守,太原岂不是依旧会沦于宋军之手?” 刘继业回道“如果一切如故,太原实难保全!我的意思是我等在此与宋军再战,至少可以拖住李继勋数日。有了这些时间,如果辽人肯来相救,那辽军就可以开到太原城外了!否则,太原一破,我大汉就毫无指望了!” 马峰明白了,刘继业是想不惜任何代价以争取时间。但马峰又问道“刘将军,辽人行为乖戾,他们会来救助太原吗?” 刘继业颇为沉痛地道“刘某不知辽人是否会来救助,刘某只知道,如果辽人不来救助,那我大汉实不能独存!” 不难听出,刘继业对北汉朝廷中君臣之间的争斗很是痛心疾首。马峰言道“是啊,刘将军说的对,宋军今非昔比了,我大汉也今非昔比了……” 于是,马峰就与刘继业一道,在柏团谷之北迅速地布置了一道防线。刘继业对马峰言道“我估计,李继勋暂不会对我等发起攻击。待他的骑兵部队打过来之后,他才会对我等的防线全线攻击。” 马峰笑道“那我等就在此恭候李继勋吧!” 刘继业却摇头道“不,我们不必消极等待。我还有二千多骑兵,可令他们西去,与你的骑兵一道,缠住宋军的骑兵。等李继勋发觉时,我们至少又在此延宕了一日。” 果然,李继勋一举将刘继业打败后,并没有马上北追。个中原因,除了等待西边的骑兵外,还有粮草供应问题。李继勋的想法是,待大军粮草送到,西边的骑兵也赶过来了,再北上与刘继业、马峰交战。李继勋肯定地认为,打败了刘继业之后,虽马峰及时地与刘继业会合了,北汉军也无力阻挡宋军前进了。 然而,大军粮草都送到两天了,李继勋却没有等到西边骑兵的消息。后骑兵派人送信过来,李继勋才得知,宋军骑兵被马峰和刘继业的数千骑兵死死地缠住,一时难以摆脱。 李继勋后悔不已地对左右言道“我们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啊!” 李继勋立即催军北上。宋军与北汉军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激战。虽然北汉军人数比宋军要少,更无多少能征惯战的悍将,但在刘继业和马峰的督率下,北汉军依然与宋军厮杀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北汉军只剩下不足万人了,实在无力再构筑防线拦截宋军了,刘继业和马峰才无奈地领着残兵败将向太原逃去。而此时,宋军骑兵也终于击溃了北汉骑兵,赶到了李继勋的身边。 李继勋把部队稍稍整顿了一下,就马不停蹄地向太原进发了。与此同时,他派人驰回汴梁向赵匡胤禀报北汉军在柏团谷一带惨败,死伤数万人,大势已去,宋军正乘胜追击,不日即可兵临太原城下。 赵匡胤得到李继勋的禀报后,心中的那个高兴,实在是难以形容。他立即召见赵普,眉飞色舞地问道“爱卿,你不是说朕不可发兵攻打北汉吗?现在,李继勋就要开进太原城了,不知爱卿心中作何感想啊?” 赵普回道“宋军北伐如此顺利,臣心中与皇上一样的高兴。不过,臣想对皇上说一句实话,臣现在还不敢太过高兴!” 赵匡胤知道赵普的话外之意“你以为,李继勋攻不下太原城?” 赵普连忙道“臣不敢这么说,也不敢这么想。臣只知道,那李继勋至少目前还没有打进太原城!” 赵匡胤冷哼一声道“赵普,朕现在不想与你斗嘴。待李继勋拿下太原之后,朕一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与你好好地理论!” 赵普满脸堆笑道“皇上,臣也在满心期待着李继勋能够早日拿下太原啊!” 赵普所言自然是心里话,只不过,赵匡胤听了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好在这点不舒服并没有影响赵匡胤的情绪。而数日之后,已经攻到太原城下的李继勋又遣人送回汴梁一条消息,赵匡胤就越发地高兴了。连那赵光义也这般对赵普言道“看来,北方的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要消除了!” 是什么消息使得赵匡胤越发地高兴?原来,在李继勋与刘继业、马峰在柏团谷一带激烈交战的时候,太原城内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变故。这次变故的发生,乃北汉皇帝刘继恩与北汉宰相郭无为之间的矛盾激化所致。 刘继恩对郭无为越来越憎恨。郭无为当然也对刘继恩越来越不满。矛盾发展到这种地步,就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了。前文中说过,刘继恩性格较软弱,又很是忌惮郭无为的势力,所以,刘继恩虽然对郭无为无比憎恨、早就想把郭无为废除掉,但却犹豫不决、一直不敢动手。而郭无为就不同了,他不仅萌生了把刘继恩除掉的想法,还把这种想法付诸了行动。 一天夜里,刘继恩正在宫内的守丧室中为养父刘钧守孝,朝廷供奉官霸荣突然带十数人闯入,不由分说地就把刘继恩杀死了。可刘继恩的尸体还热乎乎的呢,那郭无为又带人闯入守丧室,将霸荣等十数人又一起杀死了。

朕要令目极之处均归大宋(6)

紧接着,郭无为就自作主张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为北汉新皇帝。 李继勋在进军太原的途中听说了北汉又一次“改朝换代”的事。李继勋觉得此事非小,所以迫近太原城下之后,就没有急着攻城,而是派人火速回京禀报,请皇上定夺。 赵匡胤闻之大喜。他乐呵呵地对赵普及群臣言道“朕不仅能够拿下太原,还会和和气气地拿下太原!” 赵匡胤立即向刘继元发出了招降令如果刘继元及时率北汉臣民投降,则刘继元可封为平卢节度使,郭无为可任邢州节度使,其他北汉大臣也各有封赏。赵匡胤同时在招降令中还威胁道“如果尔等拒绝投降,那朕的天兵天将就踏进太原城,将尔等杀个鸡犬不留!” 赵匡胤以为,在大宋军队兵临太原城下、北汉又无力守住太原的情况下,他这么一招降又一威胁,那刘继元就肯定会乖乖地献出太原城,从而了却他始终萦绕在心的那种“北伐情结”。 然而,赵匡胤想错了。那刘继元虽然刚刚坐上北汉皇帝的宝座,且以郭无为为首的一些北汉朝臣因惧于宋军的威势,纷纷劝说刘继元献城投降,但是,刘继元却在宦官卫德贵和大将刘继业等人的支持下,拒绝投降,并发出了“与太原城共存亡”的豪迈誓言。 刘继元的誓言传到汴梁城,赵匡胤气得七窍生烟。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夸口说能够“和和气气地拿下太原”,可那刘继元却不给他面子,这令他如何不大为恼火?恼火之余,便是极端的愤怒。愤怒之下,他派人给李继勋下达了命令攻进太原城,将刘继元等人碎尸万段! 李继勋接到圣命后当然不敢怠慢。他组织了一支二万余人的敢死队,准备亲自率领着一举攻下太原城。然而,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宋军不可能再攻下太原城了。 就在宋军即将攻打太原的当口,李继勋突然接到报告,说是有数万辽兵正从东面分北、中、南三路向太原方向驰来。 李继勋闻之,急忙下令停止攻城,又下令全军速速沿汾河东岸南撤。有部将不甘心,说辽兵距此尚远,应在辽兵到达之前先把太原攻下。另有部将说如果及时地攻下太原,则辽兵就极有可能撤走。 李继勋问主战的部将道“你们以为,我们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能够拿下太原?” 一部将回道“一天一夜。” 李继勋言道“辽人多骑兵,至多一天工夫,辽兵就会赶到这里。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处在辽兵和汉兵的夹击之中了,就是想撤走也不大可能了!” 于是,宋军就遵照李继勋的命令,迅速地集拢到一起,然后准备沿着汾河东岸向南撤。李继勋对部将言道“告诉弟兄们,不要考虑其他,只考虑南撤,能走多快就走多快!” 一部将对着李继勋摇头叹息道“眼见着就要攻进太原了,可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退的结局,下官真是心有不甘啊!” 李继勋也叹道“李某何尝不想马踏太原?可若是被辽兵缠住,我等恐就回不了中原了。即使我等侥幸逃出,也无法向皇上交待啊!” 可就在这时候,李继勋又闻报刘继业率万余北汉军开出太原城向宋军扑来。 李继勋对左右言道“刘继业定是得知了辽兵来救之事,想拖住我等。不要理会他,速速南撤!” 宋军南撤的速度很快,一天之内,跑了一百多里,跑到了一个叫徐沟的地方。然而,刘继业追击的速度更快。本来,北汉军与宋军之间的距离起码有十几里,可等宋军跑到徐沟的时候,刘继业距徐沟顶多只有五里远了。 一将领对李继勋言道“刘继业如此穷追不舍,真是欺人太甚!下官以为,不如在此摆下战场,将那刘继业一举歼灭!” 李继勋摇头道“你以为刘继业会与我等硬拼吗?不,他没有那么傻。他只是尾随着我们、监视着我们!” 果然,宋军在徐沟稍作停顿,那刘继业也马上停止了追击,甚至还向后退了些许。李继勋吩咐手下道“快,继续南撤!” 又撤了一天多,前面不远便是宋军与北汉军曾经交战过的柏团谷了。这时,刘继业突然加快了追击的速度,竟至与殿后的数千宋军交上了手。 宋军将领们忍无可忍了,纷纷向李继勋请战。李继勋以为,既然刘继业主动开战了,那就索性在这里与他战上一场。于是,李继勋就拨出二万人马,分东西二路向刘继业包抄过去。李继勋吩咐部将道“只宜速战速决,不宜持久厮杀!” 两万宋军很快包抄过去,并顺利地将刘继业和万余北汉军围住了。李继勋一时有些纳闷刘继业这是怎么了?为何不向北退?莫非真想与我等拼命? 但旋即,李继勋就不再纳闷了。因为宋军刚刚把刘继业围住,便有一万多辽军骑兵从北边杀了过来。李继勋知道情况不妙了,急令围住刘继业的宋军赶紧退离战场。左右部将不解,嚷着索性与北汉军和辽军大战一场。李继勋苦笑道“如果仅仅是刘继业和一万多辽军,我又何惧之有?但问题是我们的南边马上就会有大批辽军出现……” 李继勋所料一点不差。宋军刚一撤到柏团谷,南边便发现了数万辽军,至少有二万是骑兵。 一宋军将领大为诧异道“辽人如何跑得这么快?”

朕要令目极之处均归大宋(7)

李继勋言道“这是另一股辽军,早就想在此断我等的后路了!北边还会有大量的辽军和汉军赶来。我等已经处于南北夹击之中了!” 虽然处境十分危险,李继勋却也并不慌乱。他先把一名将领叫到身边吩咐道“你速带十数人绕道东面南下,将这里的情况禀告皇上。你就说辽人不仅有全歼我等之心,且还有大举南犯之意,请皇上早作应对之策!” 然后,李继勋把所有的部将都召到身边言道“我等现在的处境,大家都已知晓。告诉弟兄们,我等只有拼命向南冲,才有可能冲出一条生路。否则,我等将葬身于柏团谷!” 想来也有意思,不久以前,这柏团谷一带还是宋军大败北汉军之地,可现在,宋军却要在此作困兽斗。 尽管如此,宋军将士们也没有多少惶恐。这是宋军中的精锐,军中有数以百计的战将。故而,李继勋一声令下之后,宋军将士们就无所畏惧地向南边的辽军掩杀了过去。 辽军很善战,也很英勇,但却难以阻挡宋军的冲锋。虽然宋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柏团谷一带丢下了上万具尸体,但最终还是冲出了南边辽军的堵截。 辽军自然不会罢休,会同刘继业的北汉军一起,以六万余的兵力跟在宋军的后面穷追。因为辽军骑兵甚多,追击的速度很快,所以常有掉队的宋军官兵被捉住或杀死。也就是说,宋军虽然突出了围堵,但危险并没有消除。 而对李继勋来说,危险还不止于辽军和北汉军的追击。按常理,宋军冲出柏团谷之后,李继勋应该领着宋军向东南朝着汴梁城的方向跑。但李继勋不敢这么做,因为尾追的敌人太过强大。如果沿途的宋军不能挡住敌人,让北汉军和辽军打到了汴梁城下,那大宋江山就要险象环生了。 李继勋思虑再三,决定依然率军沿汾河东岸退却。汾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在陕西南部偏西的地方流入黄河。李继勋的意图是,尽量把尾追的敌人朝西边引,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汴梁城的压力,也可使皇上有一定的时间来作出应对之举。 尾追宋军的刘继业和辽军似乎无意去攻打汴梁,他们似乎只想把李继勋的宋军追而歼之。当然了,刘继业和辽军也知道,仅凭五六万兵马就想去夺取大宋汴京,也只能是一厢情愿。所以,李继勋朝哪个方向跑,刘继业和辽军就朝哪个方向追。 李继勋很想跑慢些,但不行,敌人追得太急,他只能领着手下一个劲地奔跑,跑得稍稍慢一些,就有被敌人追上围住的可能。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仅十多天的工夫,李继勋就带着宋军猛跑了近千里。这时,早已入宋朝地界了。前面不远,便是宋朝在北方的重镇晋州城(今山西临汾,位于汾河东岸)。 有部将向李继勋建议把军队开进晋州城,与尾追的敌人周旋一阵。李继勋摇头道“刘继业和辽人正在疯狂之中,如果我等开进晋州,只会全军覆没。” 于是李继勋率宋军继续南撤。刘继业和辽人也没有入晋州城,而是继续跟在李继勋的后面穷追。三四天工夫,李继勋向南跑了近四百里,刘继业和辽军也向南追了近四百里。 手下向李继勋回报前面二里处是绛州城(今山西新绛)。李继勋闻之大惊。因为从绛州城向南走三百多里就是黄河,而过了黄河后,再向东南走上三百来里,便是大宋朝仅次于都城汴梁的重镇洛阳。 李继勋暗自思忖道宋军如果继续南撤,那至多十来天,敌人便要兵临洛阳城下。 恰好又有部将请求在绛州城一带与刘继业和辽军战上一场。李继勋叹道“我何尝不想与敌人大战一场,从而阻挡他们南下?但尔等也知道,凭我等疲惫之师,想阻挡刘继业和辽人南下,恐只能是一厢情愿啊!” 既不能挡住敌人,又不敢继续往南跑,李继勋一时进退两难了。就在这当口,负责向南侦察的一个骑兵将领回来向李继勋报告数万宋军正在抢渡黄河北上。 李继勋闻言大喜道“定是皇上派兵来援,我等有救也!” 然而,当得知北上的宋军主帅是董遵诲时,李继勋却皱起了眉,追问那骑兵将领道“主帅真的是董遵诲吗?” 骑兵将领回道“是的。那董大人令下官告诉大人速引兵南下,向古城一带撤退!” 李继勋自言自语般地道“皇上为何会让那董遵诲执掌帅印?” 虽然满腹疑虑,但李继勋还是按董遵诲的吩咐下达了命令全军拐向东南,朝古城方向撤退! 古城是山西南端的一个小镇,位于黄河北岸。从古城过了黄河,便是河南地界了。李继勋一边引兵南撤,一边仍在不停地叩问自己皇上似乎不该让那董遵诲执掌帅印啊?董遵诲何许人也?为何李继勋对他执掌宋军帅印会有如此的疑虑?实际上,关于董遵诲,前书中已经有所交代赵匡胤年少时曾跑出家门去浪迹天涯,在穷愁潦倒之际,曾去随州投奔父亲的好友董宗本,董宗本待赵匡胤倒也不错,但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却对赵匡胤极为蔑视和极度不满,正因为如此,赵匡胤才一气之下离开随州继续浪迹天涯。 赵匡胤与董遵诲的这段过节,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少。李继勋便是这“不算少”当中的一个。故而,闻知皇上让那董遵诲统帅数万宋军,李继勋就颇为不解。事实上,在大宋朝廷中,与李继勋一样颇为不解的人,也不在少数。

朕要令目极之处均归大宋(8)

本来,北汉新帝刘继元拒绝向大宋投降,赵匡胤向已经包围太原城的李继勋下达了攻城的命令后,就一心一意地呆在皇宫中等候着太原城破、刘继元被杀或被掳的消息了。可是,等来候去,赵匡胤不仅没有等到什么胜利的消息,反而等来了大批辽军攻打宋军、李继勋正节节败退的消息。 起初,赵匡胤似乎不敢相信辽人真的发兵来救助北汉。然而,面色凝重的赵普对他言道“皇上,辽人不仅发兵了,而且来势汹汹!现在,辽人正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追赶李继勋,皇上应早作定夺啊!” 赵匡胤当然知道形势的危急。李继勋送回汴梁的消息是辽人和北汉有大举南侵之意。若是过去,赵匡胤肯定会与赵普一起商议应对之策。但此番不同,因为赵普从一开始就反对出兵北伐。现在,北伐失利了,他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找赵普问策。 但问题是,不好意思是一回事,速速派兵去抗击正在追赶李继勋的辽兵和北汉兵则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赵匡胤就一边叫赵光义去调集兵马,一边令朝臣推荐挂帅出征大将。 赵匡胤为何要令朝臣向他推荐?原因是,当时的汴梁一带,虽有许多宋将,但这些宋将究竟谁可担任主帅,赵匡胤着实拿不准。他所知道的一些能够担当主帅的大将,不是跟在了李继勋的身边,就是不在京城附近。俗语云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而赵匡胤当时所处的境地是千将易得,一帅难求。因为形势危急,时间又紧,赵匡胤只能令群臣向他举荐帅才。 赵光义没费多少力气就调集了数万军队。因为赵匡胤早有北伐之心,汴梁一带集结了很多兵马。可是,朝臣们推荐了许多执掌帅印的人选,赵匡胤却都不满意。 万般无奈之下,赵匡胤便准备派赵光义领兵去抗击正在南犯的辽军和北汉军。就在这当口,赵普和赵光义二人并肩入宫求见皇上。 赵普对赵匡胤言道“臣以为,有一人可解皇上燃眉之急……” 赵普不说“可以挂帅出征”之类的话,偏说“可解皇上燃眉之急”,这令赵匡胤听了委实不大舒服。好在赵匡胤还清醒,知道现在不是什么舒服或不舒服的时候,所以,他就笑吟吟地问赵普道“不知爱卿所荐何人啊?” 赵普回道“此人一月前来到京城,数次去往开封府。论武艺,开封府上上下下无人能敌;论谋略,臣等也甘拜下风。臣以为,若让此人挂帅,定可解皇上之忧!” 赵普这回用了一个“忧”字。赵匡胤急忙问道“此人究竟是谁?竟有如此本领?” 赵普缓缓言道“据臣所知,此人与皇上还有一段旧交情。” “哦?”赵匡胤把目光移到了赵光义的脸上,“此人是朕的故交?” 赵光义言道“他就是董遵诲!一月前,他来到京城,常到开封府走动,希望臣弟能向朝延引荐,但臣弟有些顾虑,一直未向皇上提及。” 赵匡胤一时沉默了,他自然不会忘记董遵诲,过去的那段经历,一起涌上他的心头,他的双眉不觉皱了起来。赵普和赵光义见状,也闭口不吭声。 沉默之后,赵匡胤问赵光义道“那董遵诲可亲口向尔等提起过与朕的那段往事?” 赵光义回道“他不仅亲口提及,而且说得十分仔细。在臣弟看来,他早有悔过之心,只是一时不敢晋见皇上。” 赵匡胤又问道“光义,那董遵诲真有如此的本领?” 在赵匡胤的印象中,董遵诲实乃寻常之人。赵光义言道“臣弟的看法,恰如赵普所言,那董遵诲的武功韬略,确有过人之处!” “好吧,”赵匡胤有意无意地瞥了赵普一眼,“就让那董遵诲去解朕的燃眉之急吧!” 闻听皇上已决定任命董遵诲为宋军主帅,满朝文武不禁大为惊诧。不知底细的文武大臣以为,让一个无甚资历的人去统帅数万大军,实难让人放心。而知道其中底细的文武大臣就更加不放心了董遵诲与皇上有过节,如果他领着数万宋军消极抗战或者干脆投靠敌人对大宋反戈一击,那大宋王朝就岌岌可危了。 许多朝臣都大着胆子成群地去劝说皇上,不要让董遵诲做宋军的主帅,更有一些武臣向赵匡胤表示愿领兵出征、战死沙场!赵匡胤对那些武臣们言道“尔等忠心可嘉!但即便尔等战死沙场却不能打退入侵之敌,于我大宋江山社稷又有何益?” 赵匡胤又对那些文臣们言道“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既然已经决定让董遵诲挂帅出征,尔等也就不要再疑神疑鬼了!” 于是,赵匡胤不顾群臣的反对,亲手将主帅金印交到那董遵诲的手中,还设宴为董遵诲饯行,并让赵普、赵光义等一干朝中重臣作陪。 饯行席中,赵匡胤脱下身上的真珠盘龙衣送给董遵诲,并深情地言道“遵诲兄弟,朕虽然尊为天子,但并无奢侈之物。这件盘龙衣,是朕最为珍贵之物,今送予你,只望能在征途中为兄弟你遮些风沙耳!” 董遵诲慌忙伏身于地,一边磕头一边欷歔道“皇上对微臣的大恩大德,微臣永志不忘!” 赵匡胤微微一笑道“遵诲兄弟有些见外了!你的父亲与朕之皇考乃至交,朕与你本就是好兄弟。既是好兄弟,又有什么恩德可言?”

朕要令目极之处均归大宋(9)

董遵诲虽然遵旨平身了,但依然止不住地泪如雨下“皇上,微臣如果打不退来犯之敌,愿提着脑袋回京向皇上谢罪!” 赵匡胤赶紧道“兄弟切莫有轻生之念!待兄弟凯旋归来,朕还要委以重任呢!” 董遵诲向赵匡胤保证道“微臣决不辜负皇上的厚望!” 事后,赵光义对赵普言道“我记得,当初王全斌率军从北路攻蜀的时候,皇上也曾脱下身上的皮衣派人送给王全斌,说是给王全斌挡一挡蜀地的风寒……” “不错!”赵普点头道,“我也记得,那王全斌穿上皇上的皮衣后,就一举拿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赵光义不觉笑道“赵普,皇上这么做,是不是在施小恩小惠?” 赵普也笑道“你说得很对!皇上就是在施小恩小惠,只不过,恩惠虽小,却往往能立下莫大的功劳!” 赵光义不笑了“但愿董遵诲穿着皇上的真珠盘龙衣,也能如当初的王全斌一样,为大宋立下一?br />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万界聊天群:真千金狂赚百亿爆红 我都仙帝了,谁在乎你们火葬场 掌握人间 末世女王重生杀疯了,全家火葬场 御兽狂妃:废材大小姐杀回来了 快穿:等待一个机会 娘子,我要造反了 招架不住!重生后死对头他又宠又撩! 国门故事 闪婚后,我首富夫人身份被曝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