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改变(2/2)
“董宋臣,把上次朝臣们推荐贤能的奏疏拿来。”
赵竑立即回到另一议题。
这道推荐贤能的圣旨,是他初等大宝,下的第一道“安心”之令,是要野无遗贤。
南宋后期,能臣寥寥无几,但因为战事频繁,名将倒是不少。让群臣推荐贤能,一来以免明珠蒙尘,也是让更多的贤能之士为国效力。
高手在民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张杲,新安人,有神医之称。家中三世业医。有《医说》10卷,书论述针灸、诊断等,论及伤寒、诸风、劳瘵、吐血、头风、眼疾、喘嗽等各类疾病治疗。并有中毒、解毒、奇疾等论述……”
赵竑拿起一章奏疏,看完以后,轻声问道
“宣卿,这是你推荐的贤者。确有大才吗?”
“回陛下,张杲出自医学世家,确有大才。其弟子数人,都在太医局和翰林医官院任要职。”
宣缯的回复,真德秀等人纷纷附和。
赵竑点点头,几个大臣一起推荐,看来这个张杲确有真才实学。
“拟诏,让张杲择其弟子三人,到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任教,地方官府做好迎送,朕会在金陵和他们见面。”
大臣们赶紧坐直了身子,一起仔细聆听。
“宋慈,福建路建阳人,其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户部尚书真德秀真公弟子,也是真德秀推荐。嘉定十年乙科进士。于刑狱、医学有建树。重视实践,力求真知。”
看到这里,赵竑不由得莞尔一笑。
大宋提刑官,后世闻名遐迩,谁人不知。
“真卿,你可是推荐了一名贤能啊!”
赵竑由衷地赞道。
“臣谢陛下谬赞!”
真德秀的脸上,不觉浮起一丝得意之色。
“着宋慈前往金陵,提点建康府刑狱,并于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任职,专授刑狱之学。”
赵竑看了看志得意满的真德秀,微微一笑。
人真是个复杂的动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单纯的好坏之分,完全不科学。
“杨辉,钱塘人,算学大家,工部郎中。乘除捷算法、“垛积术”、纵横图以及算学,均有建树。著有论作《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等……”
算学大家!工部郎中!
赵竑轻轻摇了摇头。算学大家担任工部郎中,技术人才担任官员,实在是太浪费了。就像后世那些名校的高材生,毕业后去当了官员,人才浪费实在是可惜。
在这个时代,技术型人才实在是太过稀缺,绝不能浪费。
“传旨,着杨辉前往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任职,专授算学,俸禄不变。”
穷文富武,大宋读书人虽多,但仍有大量的贫家子弟不能上学。而金陵大学堂高等学校的基础,则是来自中小学的基础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长期计划,如果想让国家昌盛,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陛下,杨辉是工部要员,他要是去了金陵任教,工部就会人手不足,恐怕有些不妥。”
胡榘陪着笑脸奏道。
“胡卿大可放心。用不了两年,杨辉这样的人才比比皆是。再说,杨辉去了金陵,发挥的作用更大,这不是更能人尽其用吗?”
杨辉去了金陵,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那些未来的学员,都会受益匪浅。
别的不说,绘制地图和沙盘,恐怕就需要许多的数学知识。从古到今,他没有见过任何朝代留下什么精确的地图,更不用说细致到极点了。
而战场上需要知己知彼,如果有精确的地图和沙盘为辅,成功的几率必然大大增加。
“陛下此举是借鸡生蛋,如此甚好!”
薛极看了一眼胡榘,笑眯眯赞道。
杨辉去金陵,皇帝的意思再也明显不过,就是要有教无类,普度众生,提高学员们的造诣。
胡榘这个蠢货,许多事情都要下属去办。一旦下属离开,他便不知所措。
这家伙不学无术,早晚要出纰漏。
“陛下调这些算学人才去金陵,这是想让金陵讲武堂的学员文武兼备。陛下虽然苦心积虑,但武夫当国,绝非国家之幸。陛下要谨防五代故事重演啊!”
武夫当国,五代故事?
果然,胡榘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赵竑心头失望,黑脸一板。
“你们这些文臣要是争气,百战百胜,朕又何苦去做改变?何苦去培养这些赳赳武夫?”
胡榘下意识坐直了身子,脸上的谄笑荡然无存。
“穷则思变。历史上历朝历代,如我大宋用兵乏力,屡战屡败者,还没有几个。朕不想大宋一直挨打,朕不得不做出改变。如果不能唤起大宋军民的尚武之气,我大宋危矣。”
赵竑不得不又一次贬斥大臣们不顾国情的固执和愚蠢。
当蒙古铁骑纵横大宋,百姓深受其害,仅四川就损失了一千多万人口,几乎“蜀亡”,这样的结局,是个人都不能接受。
而明知道积弊重重,却不做出改变,既无能,而且无耻。